居民收入如何跑贏GDP增速
摘要: 居民收入如何跑贏GDP增速——訪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 居民收入連續多年跑贏GDP增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近年來我國國民收入
居民收入如何跑贏GDP增速
——訪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
居民收入連續多年跑贏GDP增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近年來我國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進一步完善,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就業保持穩定,居民工資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同時,在經濟新常態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仍需要全面推進,加大力度縮小收入差距,增進社會公平——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了2015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4%,超過同期6.9%的GDP增速。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居民收入為何能夠繼續跑贏GDP增速,收入分配改革應如何推進?《經濟日報》記者就此專訪了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
收入分配格局不斷完善
記者:我國居民收入為何能夠連續多年跑贏GDP增速?從2015年的數據看,有哪些亮點?
李實:這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第一,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進一步完善。當國民收入分配更多地向居民傾斜,就會表現為居民收入增長超過GDP增長。
第二,面對不斷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我們依然保持了就業的穩定性,新增就業人數,包括大學生就業都在增長。
第三,居民工資收入依然保持較快增長。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超過城鎮居民收入,這意味著農業產量持續增加,農民從農業中獲得的收入也在持續增加。另外,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農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072元,比上年增長7.2%,說明農民外出就業的收入保持了比較高的增長。
第四,政府財政支出中用于民生的部分,一直保持增加的勢頭。近年來,中央陸續出臺了一系列與改善收入分配相配套的強化民生的政策措施,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多地向低收入人群和貧困人口傾斜。
此外,2015年公務員工資調整、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上調等,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增加居民收入的作用。
客觀看待基尼系數下降
記者:2015年,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為0.462。有人認為雖然基尼系數自2009年來連續第七年下降,但仍然超過國際公認的0.4貧富差距警戒線。對此應如何看待?
李實:首先需要認識到,每個國家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對一些國家來說,基尼系數過低也可能產生問題。即便如此,我們也應看到,一個國家收入差距過大,將會帶來各種各樣的經濟社會問題。這一點是國際公認的。從這個角度講,我們仍然需要加大對收入差距的調節力度。
過去7年,我國的收入分配格局出現了一些新變化,收入差距持續擴大的勢頭得到初步遏制。這主要是由于城鄉之間收入差距的縮小,帶來全國收入差距的縮小。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對貧困地區農村的扶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貧困人口在不斷減少,低收入人群收入增加較快。二是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的收入增加較快。三是政府各種惠農政策持續發力,對于提高農民的收入起到了很大作用。
應該看到,當前雖然基尼系數略有下降,但很多導致收入差距擴大的因素仍在發揮作用。如果從城鎮內部和農村內部來看,收入差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還在加大,這也是當前收入差距的一個主要特點。我們在關注收入差距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分配不公的問題,包括戶籍制度造成的城鄉就業機會的差別,不能實現同工同酬,不能享有平等的社會保障和公共福利等,這些都是收入分配中一些比較重要的問題。
此外,居民財產差距也在急劇擴大。以往人們大多把貧富差距等同于收入差距,但實際上,居民在資產方面的差距也是衡量貧富差距狀況的重要指標。很多富人的財產性收入增長速度比較快,這也是導致城市內部收入差距擴大較快的原因。從農村內部來看,區域差距比較大,東部沿海地區農村的收入水平遠遠高于西部地區。另外,農村公共服務不均,貧困地區教育醫療嚴重落后等,都會造成收入差距的擴大。
實現收入和經濟同步增長
記者:未來居民收入是否能夠持續保持這種增長態勢?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點在哪里?
李實: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是一直下降的。通過制度調整和深化改革,居民收入所占比重逐步回升到一個正常狀態后,可能會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增長,也就是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的同步。我們應該把居民收入增速超過GDP增速,看作是一個調整的過程。這個調整期不會是無止境的,因為居民收入是GDP的一個部分,不可能始終高于GDP的增速。
應該說,最近幾年繼續保持這樣的勢頭是可能的,但如果要使居民收入增速持續超過GDP增速,還需要加強以下的工作:第一,進一步擴大就業,提高工資性收入的增長速度。中央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于擴大就業非常重要。我們不僅要實現就業數量的增加,還要提高質量,使就業的崗位能夠更加穩定、更加體面,人們能夠獲得更多的收入報酬和更好的社會保障。
第二,繼續把提高農民收入增長放在首位。當前城鄉之間收入差距仍然很大,一方面要提高農業生產的附加值和勞動生產率,加快土地制度改革,讓農民從土地中獲得更大收益;另一方面,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建設,讓農民分享到城市建設和發展的好處。此外,要加大扶貧力度。未來幾年能夠實現每年脫貧1000萬人口的目標,對于增加農民收入將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第三,要繼續深化供給側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激發企業活力和創業激情。
第四,繼續優化政府的財政支出結構,增加民生支出,增加轉移支付力度。包括農村的低保項目,對貧困兒童的救助等。
第五,要進一步減稅讓利。政府要減少對市場的干預和對企業的管制,通過減稅,讓企業和居民獲得更多好處。
經濟新常態是改革機遇
記者:“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縮小收入差距。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前我國收入分配改革的進程如何,面臨哪些主要矛盾?未來應如何推進?
李實:經濟新常態會帶來收入分配格局的變化,也會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新要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既有助于經濟結構的調整,提高居民的消費支出比例,減少過剩生產能力,又能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帶來經濟增長的活力。因此,在經濟新常態下加快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經濟新常態下,居民收入差距會出現什么變化?是會擴大還是縮???大量的最新國際研究文獻表明,經濟增長速度與一個國家收入差距變化之間不存在必然聯系,引起收入差距變動的不是經濟增長速度,而是增長方式,即是包容性增長還是非包容性增長。即使在低速增長時期,如果貧困和低收入人群能夠參加經濟增長過程,更多地分享到經濟增長的成果,收入差距仍會縮小。
因此,在經濟新常態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仍需要全面推進,加大力度。作為一項關系全局的綜合性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不同的政府部門通力合作。由于涉及利益再分配,改革最大的問題在于如何破除既得利益的束縛。現在大家已經意識到,收入分配制度非改不行。雖然最近幾年進度不一,但還是在穩步推進的,改革的方向值得肯定。接下來要進一步加快步伐,讓老百姓盡快看到改革成效。
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將有助于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合理,收入分配秩序更加規范,縮小收入差距,增加社會公平:第一,樹立公平的社會發展觀,解決收入分配不公的問題。尤其要加快城鄉戶籍制度改革,在勞動力市場制定公平就業法、反歧視法,實現就業機會的平等,做到同工同酬,實現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的公平。
第二,要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加大資源投入力度,提高農民收入增長的速度,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
第三,加大稅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力度。在稅負不斷減輕的情況下,要對稅收結構進行調整,減少間接稅的比重,增加直接稅的比重。因為后者更有助于調節收入分配??梢赃m當減少增值稅、消費稅的稅率,增加房地產稅、遺產稅等。對個人所得稅進行改革,盡可能覆蓋到高收入人群。
第四,改革公共財政支出結構,繼續增加民生支出的比例。財政支出要為精準扶貧服務。通過財政的辦法增加轉移支付,加大對貧困家庭和低收入人群的扶持力度。
第五,進一步完善要素市場的機制,讓勞動力、資本、土地市場更具有公平性、競爭性、互利性,讓市場更好地發揮資源配置的作用,破解市場分割和扭曲的問題。(經濟日報記者 熊麗)
責任編輯:zjf
(原標題:中國經濟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