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粗糧有益健康 小心粗糧細做傷血糖
摘要: 常吃粗糧有益健康,特別是糖友,更應在主食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粗糧。粗糧通常都未經加工或只經過粗加工,植物纖維保留較多。這些植物纖維像篩子一樣起到了多層阻隔作用,減
常吃粗糧有益健康,特別是糖友,更應在主食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粗糧。粗糧通常都未經加工或只經過粗加工,植物纖維保留較多。這些植物纖維像篩子一樣起到了多層阻隔作用,減少了糖分在腸道的吸收,從而避免了餐后血糖的迅速攀升,使血糖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平穩。但多數粗糧的口感比較差,糖友難以堅持長期食用。于是,有的糖友就想了個法子,千方百計把粗糧細做,自認為“兩全其美”。
對此,廣東省佛山市中醫院糖尿病科副主任醫師劉天說,主食的軟硬、稀稠、顆粒大小對血糖的生成指數影響很大,即使是同一樣食材,切得越細小、烹飪時間越長、加的水越多、糊化程度越高,其生糖指數也就越高。同樣是米飯,稀飯和粘鍋底的“鍋巴”,其生糖指數相差很遠。同樣是小米粥,煮30分鐘和熬1個小時,對血糖影響也很大。例如土豆,糊化的薯泥生糖指數比水煮土豆高多了。因此,如果頓頓都粗糧細做,就是在烹飪過程中對食材另一種意義的“深加工”,這可能就抵消了大部分粗糧對健康的積極意義。
劉天表示,做糖友餐,越簡單越好,越“懶”越好。像土豆、紅薯、魔芋等,能整個煮就不要切,切也盡量切成大塊的。豆類能整顆吃就不要磨,譬如說綠豆,生糖指數屬于中等,但綠豆沙的生糖指數頗高,糖友最好少吃為妙。玉米能整根吃就不要碾成玉米粉,就拿25克的玉米面來說,其含糖量相當于200克的玉米棒子。另外,做主食的訣竅是急火煮,少加水,煮至熟就可以了,不要過于追求口感綿軟。
當然,頓頓吃粗糧確實難以下咽,特別是對老年糖友而言,會導致其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加重胃腸道負擔。因此,最好的方法是粗糧和細糧搭配著吃,這樣將有利于糖友長期堅持吃粗糧。(生命時報特約記者 禤影妍)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人民網-生命時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