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冢廟傳說
摘要: 遂平縣和興鄉李屯村有一高近10米的大冢,名曰狗冢,上面有一座廟,名叫狗冢廟。王莽攆劉秀狗冢廟的傳說就發生在這里。相傳,西漢末年,王莽篡權奪得帝位,天下大亂,
遂平縣和興鄉李屯村有一高近
相傳,西漢末年,王莽篡權奪得帝位,天下大亂,戰爭連年不斷,王莽調集軍隊對各地義軍進行鎮壓。劉秀帶母率領一支義軍在舞陽地區與王莽軍隊相遇。由于寡不敵眾,被王莽大軍一路追殺到今上蔡縣五量寺鄉,劉秀義軍被莽軍沖散,劉秀逃到今遂平縣和興鄉李屯村北附近,這里過去是一片蘆葦蕩。他躲進草叢,又累又餓,力不從心,倒在草地中不知不覺睡著了。王莽軍隊一路窮追至西平焦莊鄉湖坡村,看到一望無際蘆葦蕩,無法搜尋,于是四處放火,欲把劉秀燒死其中。待劉秀一夢醒來,追兵已無,四周皆是一望無際的焦土,只有身邊一片雜亂的荒草倒在地上,上面沾滿了泥水。一只濕淋淋的白狗躺在自己的身邊。劉秀頓然明白,原來白狗為了救自己,跑到一條小河中,用自己身上的毛沾滿了泥水,到劉秀周圍草叢上翻滾,使草不能燃燒,保護了自己。白狗經過長時間的來回奔跑,活活累死。劉秀很感動,對白狗許諾:“白狗啊,如果我得勢,一定為你修冢廟,報答恩情。”
劉秀興天下后,于東漢初年,調動數千民工,興土動工,修建了氣勢浩大、雄偉氣派的廟宇,取名狗冢廟,以示紀念。
狗冢廟的傳說最早是以民間口頭故事傳承下來的,距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公元23年2月,劉玄稱帝后,綠林軍一面由劉演率領主力繼續圍攻宛城,一面派王鳳、王常、劉秀等率兵北進,相繼攻占了昆陽(今河南葉縣)、定陵(今河南舞陽東北)、郾縣(今河南郾城南)等地,以保障主力攻克宛城。王莽大為驚慌,派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征發各郡兵42萬,號稱百萬,從洛陽南下援救宛城,企圖一舉消滅綠林軍。各地郡兵奉命向洛陽集中,旌旗輜重、千里不絕。王邑、王尋率先頭部隊10萬人,在潁川會合了嚴尤、陳茂軍后,直逼昆陽。這時,昆陽的起義軍只有八九千人,他們與來勢兇猛的莽軍采取堅守策略。另派劉秀率領騎兵分路突圍郾城、定陵一帶調集援兵,增援昆陽。劉秀等被王莽軍一路追殺,在定陵、宛城等地集結各路義軍,帶領1萬余名援軍殺回昆陽,大敗莽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經典戰役“昆陽之戰”。
遂平古時候是進出南陽的重要關口,而遂平又位于古郾城、定陵到南陽之間,因此為該傳說的真實性提供了條件。
現存于李屯村狗冢廟有清代石碑三塊,一塊為大清乾隆《重修狗冢廟》廣生祠石碑,碑載:“古從東漢為之……遂平縣東北三十里許,有狗冢廟者,更推起由來,知濕水沾草之說。”另一塊為《重修狗冢廟廣生殿神祠》石碑,碑記:“昔先王以神道設教殿宇。遍及天下……從此起距遂平縣東北離城三十里許。古有狗冢廟……創之初建自東漢光武皇帝始然……”還有一塊石碑為大清同治年重修狗冢廟石碑,碑文不清。
據1996年《遂平縣志》記載,狗冢廟冢高10余米,占地132畝,大殿供玉皇大帝泥塑,泥塑下塑一犬,蹲式,首仰天。由于歷史原因,屢遭破壞, 1928年幾次扒廟辦學造成一片廢墟。1968年修路,使埋在地下的磚瓦被挖走。1975年,土冢西南各建磚窯兩座,至使土冢被挖許多。1988年5月,李屯村群眾自發捐獻有關物品重修一座簡易的廟宇,每年
遂平縣李屯村狗冢廟,是我國唯一一座祭狗的廟宇。近年來,受到省、市、縣各級政府主管部門的重視。1998年3月,狗冢廟遺址被遂平縣人民政府定立為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2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徐佳瑞 輯自市政協文史委《天中記憶·文化卷》)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