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 你的飯碗會被機器人搶走?
摘要: 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 你的飯碗會被機器人搶走?超過500萬人面臨失業一份報告警告,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超過500萬人面臨失業。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全球許多年輕人認為技
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 你的飯碗會被機器人搶走?
超過500萬人面臨失業
一份報告警告,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超過500萬人面臨失業。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全球許多年輕人認為技術發展速度太快,自己的飯碗可能會被機器人搶走。
世界經濟論壇在2016年年會召開前夕,于18日發表報告,預測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在今后5年改變商業模式和勞動力市場,導致“15個主要發達和新型經濟體凈損失超過500萬個就業崗位”。報告預測,新一輪工業革命將創造210萬個新工作崗位,主要包括計算機工程、數學。但是,710萬個工作崗位將消失,其中辦公室白領和管理崗位受沖擊最大。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施瓦布向媒體介紹其新書《第四次工業革命》。
小貼士
第四次工業革命
所謂第四次工業革命以一系列科技進步為代表,比如移動互聯網和云技術、大數據、新能源、機器人及人工智能技術。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在一篇文章中說,與前三次工業革命不同,第四次工業革命在速度、廣度和深度上都獨具特點。他說,第四次工業革命“以指數而不是線性速度發展,而且幾乎沖擊所有國家的每一個工業部門。這些變化的廣度和深度預示著生產、管理、治理體系的徹底轉變”。
酒店前臺的機器人
日本長崎佐世保一家酒店前臺的機器人。這家酒店內所有工作均由機器人完成。
保姆機器熊
能將行動不便的老弱病人從輪椅上抱起并轉移到床上或者浴室。
工業機器人
日本一家工廠內,一臺工業機器人與工人一起在流水線上工作。
調查
哪些工作容易“被搶”?
日本智庫野村綜合研究所與英國牛津大學合作,調查計算機應用對日本國內601種職業的潛在影響。在日本,這些職業的從業人數總計4280萬。
根據研究人員設定的標準,如果一項職業66%以上的工作內容可由人工智能或機器人完成,即被視作“可被取代的工作”。研究人員計算后發現,日本勞動者中,49%的人可由機器人代替。牛津大學研究人員在美國和英國進行的類似研究顯示,美國可能被機器人取代的職位比例為47%,英國為35%。
按照研究人員的推測,容易被機器人取代的職業包括普通文員、出租車司機、收銀員、保安、大樓清潔工、酒店客房服務員等。研究人員認為,這些職業“不需要特殊知識和技能”。相對而言,被取代可能性較低的職業包括醫生、教師、學術研究人員,以及導游、美容師等需要人際溝通的職業。不過,野村綜合研究所指出,這項研究只表明機器人取代人工“技術上的可能性”,沒有考慮各種職業牽涉的勞動力供需平衡等社會因素。
反應
年輕人憂慮知識落后
同一天發布的一項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全球大約四成年輕人認為,今后10年內,機器人將勝任他們所做的工作;發達經濟體的年輕人對就業前途更為憂慮。這項調查由印度軟件業巨頭印孚瑟斯有限公司委托英國獨立通信與市場咨詢公司進行,在澳大利亞、巴西、英國、中國、法國、德國、印度、美國和南非調查總計近9000名16歲至25歲的年輕人。
近80%的調查對象表示,技術進步速度太快,所以必須不斷學習學校中沒有教授的新知識,以保持競爭力。
近三分之二的人對自己的工作前途表示樂觀。不過,發展中經濟體的年輕人遠比發達經濟體中的同齡人更加樂觀,后者中近半數人認為自己接受的教育不足以勝任工作。在印度,60%的調查對象對自己的職業技能有信心;而在法國,比例降至25%。
印孚瑟斯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維沙爾·西卡說,工業技術發展突飛猛進,但是教育體制仍停留在“300年前的農耕社會”。因而,“我們必須告別過去,教育重點需要從學習已知知識轉到探索未知事物”。
解讀
機器人“解放”勞動力
由于勞動力短缺壓力,日本在機器人研究和應用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英國廣播公司報道,日本企業使用工業機器人的數量已經超過25萬,居全球首位。
此外,日本擁有全球第一家機器人酒店,研發出一系列可用于搶險救災的機器人,還有外形“高度仿真”、定位為“專業演員”且已經擔任過電影女主角的情感機器人等。
不過,專家指出,機器人代替人類完成諸如數據錄入、駕駛汽車、酒店前臺服務員等工作,并不意味著人類將“無所事事”。由機器人承擔“服務性工作”的目的在于,把人類從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從事更多需要創造力、同情心等“人類特質”的“更有趣的工作”。 (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