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回報項目難尋 理財產品收益率或將繼續下行
摘要:原標題:銀行高回報項目難尋 理財產品收益率或將繼續下行 ■本報記者 毛宇舟 捂住錢袋子,在2016年年初已然成為了投資者的新年愿望。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則關系到很
■本報記者 毛宇舟
捂住錢袋子,在2016年年初已然成為了投資者的新年愿望。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則關系到很多投資者能否成功達成愿望。
光大銀行資管部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去年下半年開始,各家銀行資產荒的現象都比較普遍,尤其是固定收益率產品市場資產短缺,對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而2016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繼續下行也是大概率事件。
資產荒導致理財收益下行
按照商業理財產品的大致分類,老百姓最常買的是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這類型的理財產品主要投資與銀行間市場、交易所以及其他金融市場的固定收益投資品種,包括央行票據、金融債、短期融資債券等等。然而,自2014年11月份以來,央行一年中6次降準,一年期存款利率從3.00%左右降至約1.75%,創下了存款基準利率歷史新低的同時,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收益率也在不斷的下降。
光大銀行資管部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除了市場資金面的寬松之外,優質資產的減少是一個更重要原因,今年下半年,由于股市的巨幅震蕩,大量熱錢因為避險原因從股市重新流回了固定收益產品,然而這么大量的資金的回流使得固定收益產品難以承接住,這也使得固收的優質資產更加難以獲得。
“像我們今年的理財產品收益率確實也在降低,不過浮動不是太大,一般銀行下降個60個BP很正常,也有下降的多的達到了80個BP左右,銀行理財收益率不能降得太低,現在客戶的選擇很多,理財產品到期了,一旦新的產品收益率達不到要求,他們就會選擇其他銀行進行投資,零售端的收益是必須要盡量保證的”。
從另一個角度說,固定收益類產品風險較低,在收益上應該與高風險產品拉開差距,監管部門一直提倡買者自負,近些年也希望銀行多做一些凈值型的理財產品,因此固定收益類產品在收益上不可能回到此前的峰值,上述人士表示。
銀率網分析師閆自杰也對本報記者表示,2015年理財產品收益率下行趨勢比較明顯,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從去年年初的5.25%下降至年末的4.35%,2016年1月上旬延續了這一下跌趨勢,本周平均預期收益率已降至4.25%。對于未來的收益率水平,預計會進一步下跌到3.5%-4%這一區間。
對于收益率下跌的原因,一是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優質資產減少,優質資產的議價能力提升、回報率下降,圍繞這些資產的金融產品收益率自然也會下降,二是實體經濟承壓的情況下,貨幣政策適度寬松的基調不變,市場利率水平中長期內有進一步下行的空間,固收類產品的收益率也會隨之下行。
高收益產品多為混合類
根據銀率網數據,2015年共有32029款理財產品的預期最高收益率超過5%,其中非結構性產品有30218款。不區分產品結構,發行量前三名是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和平安銀行,分別發行了1769款、1744款、1154款。高收益的非結構性理財產品中,投資類型為混合類的產品最多,有18904款,其次是貨幣市場工具與債券類產品,有5708款。
某城商行人士向記者透露,銀行理財中的高收益產品此前很大一部分來自于房地產項目和地方平臺項目,根據本報記者了解,上半年,有多家股份制銀行不再接新的地方平臺項目,而已經到期的也逐漸終止。
此外去年上半年還有一部分的高收益產品來自于股票配資,此前,監管層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回購本企業股票的上市公司提供質押融資。針對上市公司高管和股東的配資,大多數銀行提供的資金杠桿比例為1:1,少數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可以做到1.5:1甚至2:1。不過在監管對配資整頓后,這部分高收益率也成為過眼云煙。
而除了上述產品,股權質押類產品也因其較高收益率一度成為銀行理財的佼佼者,本報記者翻看過往數據發現,該類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都在7%-8%左右。
某城商行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股權質押融資業務占比較小,如果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銀行是愿意做的,近期股市大跌,股票價格走低,對于銀行來說風險較小,因此近期一部分銀行開始尋找相對優質的企業,而銀行給企業的折算率通常比較低,最高不到0.6,因此企業如果不是出現特別嚴重問題,對于銀行來講是安全的。
銀率網分析師認為,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有進一步下跌的空間,未來平均預期收益率可能再次“破4入3”。對于投資者來說,如果選擇理財產品投資,1月份可能是全年比較理想的布局時間。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