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經濟 通信科技

走上國家科技獎勵舞臺的西工大“80后”

2016-01-19 10:29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fl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2016年1月8日,北京,云淡,天藍,清冽的空氣中,洋溢著喜慶的氣氛。當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西北工業大學共有2個項目獲得2015年

2016年1月8日,北京,云淡,天藍,清冽的空氣中,洋溢著喜慶的氣氛。

當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西北工業大學共有2個項目獲得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

其中,宋保維教授領銜的“自主水下航行器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張衛紅教授領銜的“機械結構系統的整體式構型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在學校的兩支獲獎團隊當中,記者發現,“80后”年輕的面龐,已經成為獲獎者的重要部分。

在“自主水下航行器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中,航海學院教師毛昭勇1980年出生。在“機械結構系統的整體式構型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項目中,機電學院教師朱繼宏1981年出生,高彤1980年出生,許英杰1984年出生。

他們也許資歷尚淺,但卻活力四射;他們已經開始擔綱重任,未來的道路艱巨漫長。

他們,是一群“80后”。

篤定自然靜水深流

經過多年的歷練,他已經成為“自主水下航行器”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科技創新團隊、國防科工委科技創新團隊和“魚雷技術專業課程”國家級教學團隊骨干成員。

毛昭勇,這位來自重慶的小伙子,面目清秀,骨子里卻有種大山的韌勁。他是項目獲獎團隊中,唯一的一名“80后”副教授。在這份6人的獲獎者名單中,有院士、有國家級教學名師,“和他們在一起獲獎,既感到自豪,同時也壓力山大”,毛昭勇說。

在這6人的名單背后,是西北工業大學水下航行器研究所,其前身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德民教授牽頭組建的一支僅有6人的團隊。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現有教師20多名,博士、碩士100多人,已經成為集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為一體的高科技研究所,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獲獎者之外,還有眾多的青年人,王鵬、張福斌、高劍、張立川、姜軍、曹永輝、杜曉旭、崔榮鑫……他們也同樣做出了可堪稱道的成績。

“小毛之所以能夠入列本次獲獎團隊,在于他做了創新性開拓研究。”團隊負責人宋保維對毛昭勇評價頗高。

36歲的毛昭勇,自詡是這個團隊里“年輕的老同志”。

還在本科讀大四的他,就參加了宋保維教授的科研團隊。彼時的水下航行器研究所剛剛成立,百業待舉,團隊里經費緊張、人員不足、場地稀缺……各種困難接踵而來。

當時,研究團隊從仿真理論開始做起,再做深入精細的理論分析和方案設計。接著,夜以繼日、忘我工作之后,他們相繼提出了3種自主水下航行器的總體、動力、導航、控制系統的創新性技術方案……

外場試驗是研究的重要環節。研究團隊的其他師生,當時大都在全國各地從事試驗研究和溝通聯絡,一年當中有8個月以上都在出差。而當時還是學生的毛昭勇,卻被安排了一項特別重要的“差事”——在學院看家,同時負責處理一些研究團隊與學校內外的溝通聯絡及材料整理等雜務。

看著老師和同學們,都外出試驗,忙得不可開交。空蕩蕩的辦公室內,只能聽見自己的聲音……毛昭勇有點著急了,感到“空虛寂寞冷”。

不行,不能這么等!

回憶那段經歷,他笑著說,不在等待中沉淪,就在等待中積蓄爆發。

在導師宋保維的具體指導下,在處理好團隊日常事務的基礎上;他自我加壓,看書、寫論文、學英語,思考問題,跟自己“較勁”……

在西工大,他本科、碩士,直到博士畢業,轉換身份成為教師。他的成長可謂“一步一個腳印”的踏實。隨后,毛昭勇入選西北工業大學“翱翔之星計劃”“新人新方向計劃”和陜西省“科技新星”,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等課題10多項,獲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6項。

板凳坐得十年冷。

經過多年的歷練,他已經成為“自主水下航行器”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科技創新團隊、國防科工委科技創新團隊和“魚雷技術專業課程”國家級教學團隊骨干成員。

能源動力是自主水下航行器的關鍵技術。如何利用海洋能拓展航行器的發電技術,這成為新的研究方向。但這個方向,團隊當中還沒有人深入涉及,怎么辦?

“我來試試看。”毛昭勇斬釘截鐵地說。這份底氣來自于多年從事水下航行器總體設計技術和系統工程與可靠性優化設計的經驗,也來自于赴英國普利茅斯大學學習交流的感悟。

近年來,他主要從事水下航行器總體技術、動力推進與海洋能新能源應用技術方面的關鍵技術研究,致力前沿技術和工程技術中的基礎應用研究,特別是在水下新型高效推進技術研究中做出開創性工作,并成功應用于“自主水下航行器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這次獲獎,對我是莫大的鼓舞,作為年輕人,我們未來要更加努力。”

激情快樂享受科研

青年教師的成長不僅要靠條件,其自身素質的提高也是重要的因素。青年教師必須把教學做好,同時重視科研,通過科研來促進學術水平提升和教學水平提高。

在記者看來,機電學院教師朱繼宏應該算是個性鮮明的“怪才”。身材健碩,臉圓圓的他,長的頗有“喜感”。而他的科研之路,也總是和快樂激情相伴。

在他看來,教學科研與享受快樂是對相愛相殺的“兄弟”。

在一本名為《Envision and Design》的自制畫冊中,朱繼宏展示了他在繪畫設計方面的“天賦”。毫無繪畫基礎的他,用計算機軟件“手繪”出飛機、坦克、航天飛機等未來裝備的圖景,并配合幽默打趣的解說。“僅以此紀念過去一年結構系統整體設計研究工作所邁出的堅實的一步,并送給我的兒子和他的小伙伴們,祝他們快樂。”

其實,這本畫冊和本次獲獎,都是朱繼宏給自己的“交待”。

朱繼宏,這位江蘇興化的小伙子,自1999年進入西工大學習以來,就一頭埋進了結構優化設計領域內,樂享其中。

他2004年進入西北工業大學工程仿真與宇航計算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主要從事飛行器輕質結構系統的動力學布局優化設計研究;2006年獲得聯合實驗室國際合作項目的資助,前往比利時列日大學航空航天技術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從事飛行器多組件系統的布局優化設計研究;2008年獲得比利時列日大學飛行器結構設計方向應用工程科學博士學位,2009年作為引進人才回國獲得西北工業大學副教授職稱、“翱翔之星”稱號;2012年破格晉升為教授。

他先后獲得2007年法國CADLM年輕優化設計人才獎、2007年ISSMO/Springer優化設計提名獎、2008年度國家優秀留學生獎以及2014年度陜西省科技新星、2014年度中日韓機械結構系統優化青年科學家稱號,并獲得2012年度陜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等多項獎勵。

回憶自己在科研當中的潛行之路,朱繼宏并無太多的抱怨……“為什么不讓自己快樂一點呢?”他問道。

“帶著激情和快樂去做科研”——這也是朱繼宏昔日的導師、如今的團隊負責人張衛紅教授一貫堅持的理念。

在項目獲獎團隊中,朱繼宏排名第二。近年來,他主要從事結構系統整體拓撲布局優化、飛行器結構輕量化與性能優化設計等研究方向。

在許多人看來,實驗室的工作是枯燥的,但朱繼宏覺得很快樂。無論是站在講臺上面對學生們一張張年輕的面孔,還是鉆在圖書館里研究課題,這些對朱繼宏來說都是幸福的。“我每天圍繞著教學和科研做事,很快樂。”朱繼宏言簡意賅地道出了學術對青年知識分子的魅力所在。

他說,“到達一個驛站,又是一個新的起點。拿到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既是對我們之前努力的肯定,又是鼓勵我們走下去的鞭策。”

盡管已是年少成名,但朱繼宏仍然喜歡和學生們在一起。在張衛紅教授團隊中,青年教師的辦公室都是和學生們在一起的,這是張衛紅教授團隊的“規矩”,“這樣方便交流,也可以相互促進”。

張衛紅也曾是青年教師,他想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他們“教學相長,厚積薄發”。在張衛紅教授看來,青年教師的成長不僅要靠條件,其自身素質的提高也是重要的因素。青年教師必須把教學做好,同時重視科研,通過科研來促進學術水平提升和教學水平提高。而且,一定要自覺避免社會上急功近利浮躁心態的影響,講究學術規范,注重不斷積累,扎扎實實地做學問。這也是張衛紅對這些獲獎青年教師的諄諄教誨。

效果顯著的推進劑

希望更多的青年人才有機會參與到國家重大項目和課題中。讓優秀的青年人才始終處于科研一線,他們才能夠把握學術前沿。

“80后”的青年教師們很清楚,老教師的提攜是他們很需要的“推進劑”。

雖然日常行政管理事務繁忙,但是,宋保維和張衛紅這樣的團隊負責人,還是堅持和年輕人坐在一起討論,交流學術問題。他們說,青年教師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上要協助和傳承師輩們的工作,下要給學生傳道授業。所以,他們主張根據青年教師的興趣和專長安排工作,并且要有序列性,由簡到難慢慢成長,不能讓他們總是處在不斷的變動之中,前后沒有連貫性,什么都是淺嘗輒止。

至于科研項目,現在有很多基金和項目可以申請。但朱繼宏說,“最重要的還是要自己努力,總得踏踏實實做出些成績,才能得到這些機會。”

對于毛昭勇和朱繼宏來說,走進人民大會堂,接受國家科技獎勵的“機會”,這都是第一次,但他們希望這不是“唯一的一次”。抬頭看看身邊或年長或年輕的同仁們,他們短暫興奮之余,更多地是冷靜之后的壓力。

畢竟,當日在人民大會堂出現的45歲以下年輕人已經不是少數。大會堂內的“青春的科技支點”,正在全面涌現。

根據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的數據,2015年度獲獎項目第一完成人的平均年齡為54.3歲,主要完成人的平均年齡為47.6歲。其中,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潘建偉年僅45歲,刷新了2006年支志明49歲獲該獎的紀錄。此外,自然科學獎和技術發明獎最年輕的第一完成人都是39歲,科技進步獎最年輕的第一完成人38歲。

    將這一比照的名單,擴大至歷年獲獎項目的主要完成人,時間的緊迫感更是隨之而來。事實上,早在2004年度國家科技獎中就有32歲的第一完成人,以及年僅22歲的最年輕獲獎者。 

這一現象并非今年特有,來自《1985—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數據統計及分析白皮書》的數據顯示,在過去近20年,有關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和一等獎的174個項目第一完成人的統計中,平均獲獎年齡是58.68歲,年齡最大者87歲,最小33歲。

從國家科技獎勵工作辦公室每年公布的數據來看,國家級科技獎勵其實從未把年輕人關在門外。

“希望更多的青年人才有機會參與到國家重大項目和課題中。讓優秀的青年人才始終處于科研一線,他們才能夠把握學術前沿。”毛昭勇對記者說。(王凡華)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技日報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被吃奶跟添下面视频| 明星ai人脸替换造梦在线播放| 玉蒲团之天下第一|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高清 |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州人成网在线播放| 丰满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 三个馊子伦着玩小说冫夏妙晴| 久久久婷婷五月亚洲97号色| 中国大臿蕉香蕉大视频| aaa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69av免费观看| 5g影院欧美成人免费| 高清无码视频直接看| 美女被免费网站视频在线| 男人j桶进女人p无遮挡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在线视频| 日韩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婷婷久久五月天| 国产精品对白交换视频| 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 偷窥欧美wc经典tv| 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丰满少妇AAAAAA爰片毛片|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网站| 青青草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男人和男人一起差差| 日韩激情淫片免费看| 天天爱天天做天天爽夜夜揉| 欧美欧美欧美欧美| 男人女人做a视频| 日韩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快穿之丁柔肉h暗卫温十三| 国产精品区免费视频| 午夜视频www| 久草网在线视频| c的你走不了路sb医生|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黄色毛片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