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再回“2時代” 投資策略怎么變?
摘要: 好事多磨,A股2016年剛開始就遭遇了不小的“打擊”。數據顯示,今年剛過去兩個交易周,A股市值就已蒸發了10萬億之多。在這10個交易日內,上證指數累計跌幅已
好事多磨,A股2016年剛開始就遭遇了不小的“打擊”。數據顯示,今年剛過去兩個交易周,A股市值就已蒸發了10萬億之多。在這10個交易日內,上證指數累計跌幅已達到18.03%。上周滬指、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更是分別下跌8.96%、8.18%,6.05%,均連跌三周。原本脆弱的市場信心又遭重創。
不過,新年以來監管層也在不遺余力地通過各種方式為市場“打氣”:前有央行持續大幅逆回購,后有證監會暫停熔斷機制、澄清注冊制以及披露大股東減持。
俗話說,風險是漲出來的,機會是跌出來的。隨著A股逐步調整到位、去泡沫化進入尾聲,市場勢必會逐步進入正常狀態,估值也會趨于合理。不過,面對急速變化的A股市場環境,投資策略也應當作出相應的調整。 南方日報記者 郭家軒 陳若然
市場
滬指再回“2時代” 管理層發力挺市
新年第二個交易周,A股頹勢不減,直接跌進“2時代”,這一周的五個交易日內,每個交易日都曾跌破3000點關口,最低一度下探到2867點,逼近股災以來所創下的2850點最低點位。
根據同花順統計數據顯示,在2807只A股股票中,1月4日至15日區間漲幅為正的僅有65家,其中多數是新股及次新股;除去212只停牌個股,兩市共有2514只個股較年初下挫,其中下挫幅度超過10%的有2379只個股,占A股總數的85%。2015年以來已實施完成定向增發的866家公司中,有164家公司的股價跌破了定增價,占比18.9%。
與此同時,破凈股也增至35只,其中銀行、鋼鐵、煤炭等行業已成為破凈的“重災區”。兩市16只銀行股中,已有9只破凈,占比過半。其他破凈個股則分布在有色、造紙、機械設備、建材等行業。
雖然市場信心不足,但新年以來,監管層也在一直在為市場打氣。比如新年第一周市場接連熔斷,監管層也兩次發文解釋熔斷制度,并在此后選擇“叫停”。
當13日市場跌破3000點后,證監會又緊急表態安撫市場。當日證監會詳解了注冊制的時間表,稱3月1日是指全國人大授權決定兩年施行期限的起算點,并不是注冊制改革正式啟動的起算點,改革實施的具體時間將在完成有關制度規則后另行提前公告。證監會還強調,注冊制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會一步到位,對新股發行節奏和價格不會一下子放開,不會造成新股大規模擴容。證監會的這番表態被解讀為是對注冊制月內落定傳言的一種回應,意在維穩。
與此同時,上交所和深交所也發文稱,將繼續關注監控大股東減持行為,包括對大股東競價交易、大宗交易及協議轉讓減持密切關注;對大宗交易買入方后續賣出監控。
而除了證監會和交易所,央行也開始行動。1月14日,央行宣布進行1600億7天逆回購,利率繼續持平于2.25%。至此,央行在第二周公開市場實現凈投放400億,延續了前一周的凈投放格局。分析認為,央行再度開展較大規模的逆回購,彰顯大力維穩的決心,避免其他利空對資金面造成過大干擾,致使流動性枯竭。后續逆回購預計會持續滾動。
除了監管層,機構普遍也認為目前市場基本面其實并沒有惡化到指數所表現的程度。國泰君安首席策略分析師任澤平指出,風險是漲出來的,機會是跌出來的。隨著匯率短期趨穩、大股東減持新規、注冊制改革預期引導等,做空動能有所消耗,A股逐步調整、泡沫去化進入尾聲,市場正逐步進入正常狀態,未來可能逐步走穩,雖然尚未觀察到明確的向上利好催化劑,但過度悲觀已無必要。
此外,隨著“兩會”召開、“十三五”規劃出臺,改革政策紅利有望集中釋放,也會支持A股估值水平緩步提升。
分析
震蕩市中保住本金逢低布局
那么接下來,A股指數會向何處去?繼續探底還是企穩反彈?
“目前雖然價值股估值相對合理,但創業板較高的估值和市場供給端的潛在壓力,都制約著市場的進一步上行。隨著熔斷機制暫停和減持新規出臺,市場情緒有望得到適度緩解,市場整體不會有很大的調整空間。由于本次下跌的系統性較強,創業板短期壓力或許并未完全消除。”光大證券分析師趙揚認為。
技術面上,國信證券分析師閆莉認為,1月14日指數盤中低點2867點,接近2850點,但沒有下破,不是十分完美,但基本上達到技術要求,短期不排除低位還有反復,但整體上止跌回升較為確定。對于創業板指而言,創業板指前低點在1800點附近,1月14日盤中低點1989點,接近前低,但比上證指數距離更大一些,短期指數可能還有下探反復,但整體上反彈的概率較大。
在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看來,隨著利空因素逐漸消退,無風險利率再次快速下降帶動權益資產吸引力回升,短期市場有望在急跌后,開啟“下蹲后回彈”行情。
不過也有更為謹慎的觀點。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師洪灝認為:“目前市場仍然熱衷于在上證暴跌后抄底,這種情緒暗示市場去泡沫化的‘拒絕一切風險’的最后階段還沒有到來。根據中國股市泡沫與當年納斯達克泡沫的相似度表明,上證指數在超賣的技術性修復之后,可以進一步會下跌至2500點。”
2016年開局不利,A股市場環境仍在急速變化,投資者該如何相應調整策略呢?對此,任澤平認為,雖然指數難有大的表現,但市場不會缺各種主題。2016年趨勢投資暫時休息,投資者宜把重心放在主題投資上;同時也要衡量自己的能力,以適應市場環境的新變化。
“今年開年以來,A股急劇下跌,急跌也是加速探底的過程,大盤通過急跌釋放風險,后市可能否極泰來,現階段投資者不妨可以采取分批建倉的方式進行抄底。”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表示。
在震蕩市中,投資者如何建倉也會面臨諸多考驗。楊德龍建議投資者眼下可采取“大跌大買,小跌小買,不跌不買”的方式,盡量不要追高,反彈時即時獲利了結,才能在短線獲利;對于中線投資者,則可逢低布局,持有到大盤回升到3000點上再考慮建倉,倉位上要嚴格控制在50%左右,抄底時可以加到80%,在反彈時減到50%,這樣可適當降低風險,防止在震蕩探底的過程中損失本金。
“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保住本金,還是有很多機會的。2016年整體看是先抑后揚的走勢,年初的大跌為全年的上漲打開空間,今年取得正收益的概率仍然較大。”楊德龍說。
■建議
1.藍籌股、成長股成為首選
如何把握后市主題機會和結構性行情呢?
回顧今年A股開年以來為數不多的熱點板塊,去年的“副班長”卻逆勢當起了“排頭兵”。2016年前兩個交易周,得益于行業供給側改革帶來的邊際預期改善,周期性行業板塊是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煤炭板塊一枝獨秀,鋼鐵、有色漲幅偏離值排位靠前。而在2015年的板塊漲幅排名中,鋼鐵、煤炭板塊表現最為疲弱。
那么,此后以煤炭、鋼鐵為代表的周期行業板塊是否還會有持續表現呢?
趙揚認為,對周期性行業的估值而言,行業內的企業重組、轉型的會帶來一定想象空間和交易性機會,可能引發短期的脈沖性行情,但整體的行業景氣度提升之路仍比較艱難,而行業估值的底部或許今明兩年就能看到。
除了此前熱門的周期行業板塊外,后市機會把握方面,荀玉根則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中小創,尤其是看好新興消費服務業相關的傳媒、體育、醫療、教育,以及信息技術相關的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制造相關的機器人、智能汽車等行業;個股選擇上,他建議選擇基本面較好、有業績支撐的成長類個股。
而楊德龍則認為,成長股、藍籌股均可優先考慮作為現階段的首選。楊德龍表示,如果投資者建倉,可以考慮買入超跌成長股,比如中小板個股,從而獲得抄底翻盤收益,也可以買一些業績優秀的藍籌股。
“從防御性角度看,現階段可以考慮估值低的藍籌板塊,比如白酒、家電、銀行等,這些業績比較好的低估值板塊較具防御性,有業績支撐的板塊見底會比較快。”楊德龍分析,同時,白酒、家電、汽車、銀行等有業績支撐的板塊會比較早見底,率先反彈;但從反彈高度看,超跌成長股可能反彈高度比較高,比如消費電子、互聯網。
另一方面,楊德龍還建議,可以考慮跌幅較大的小市值股票,因其跌幅大、彈性好,因此可以作為博弈反彈的工具。不過,這些個股比較難長期持有,而優質藍籌股則可以中線持有。
2.關注超跌股、低估值個股
除此之外,國金證券發布的最新研報則從超跌角度,建議投資者把握三方面的選股思路:一是跌破大股東增發價格的股票,二是跌破高管增持價格的股票,最后是小市值、低估值、超跌個股。
首先,針對跌破大股東增發價格的標的,國金證券篩選出:如三愛富、航天晨光、平安銀行、鐵漢生態、林州重機、澳洋科技、唐山港、中天城投、南京銀行、樂凱膠片等個股。“上述個股都跌破了大股東參與增發價格,且大股東參與定增,預計會進一步為公司提升經營及投資收益而作出貢獻,謀求長足的發展。”
其次,高管通過二級市場增持公司股票一方面顯示其對于公司長期發展的信心,表示看好公司未來的發展,而在股價經歷一段時間的調整之后,高管認為公司股價存在被低估的情況,因而也有動力增持公司的股票。因此,投資者還可關注跌破高管增持價格的品種,如雙塔食品、奧特佳、廣弘控股、漢森制藥、中信國安、宏大爆破、江南紅箭、天澤信息、陜西金葉和雷柏科技等。
另外,市值小、估值相對較低、跌幅大的股票未來或也具有較大的上漲空間。據統計,在總市值不超過50億、估值小于50倍,并且當前股價跌破上一輪的低點個股中,方大化工、建新礦業、湖北廣電、好萊客、南方軸承、康尼機電、中衡設計、友好集團、炬華科技、廣弘控股等都有作為備選的潛力。
此外,從行業角度看,一些行業已經跌出抄底機會,如電力設備行業中的電力設備行業、地產行業、紡織服裝零售行業等。國海證券重點推薦了以下個股標的,如:首航節能、杭鍋股份、許繼電氣、林洋能源、新洋豐,秀強股份,冀東水泥,旗濱集團、京能臵業、森馬服飾等。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