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減稅旨在做大經濟“蛋糕”
摘要: 實施減稅政策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措施,意在降低企業成本,煥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穩增長調結構 在實施減稅政策的同時,財政支出剛性增長的趨勢沒有改觀。但不
實施減稅政策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措施,意在降低企業成本,煥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穩增長調結構
在實施減稅政策的同時,財政支出剛性增長的趨勢沒有改觀。但不能簡單地盯著當期收入的減少,而應著眼長遠
近一段時間以來,“減稅”和“營改增”受到廣泛關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行減稅政策,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會議還表示,要降低企業稅費負擔,進一步正稅清費,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營造公平的稅負環境,研究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稅率。此外,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提出,全面推開營改增改革,將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納入試點范圍。
為什么要實行減稅政策?營改增將在減稅中扮演什么角色?《經濟日報》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專家學者。
“中央決定實施減稅政策,是推進稅制改革的組成部分,核心是實現公平稅負,為市場配置資源營造公平的稅制環境。”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說。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很多企業運行成本壓力也較大,而稅收、收費、社保等是企業成本的重要構成部分。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認為,實施減稅政策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措施,意在降低企業成本,煥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穩增長調結構。
那么,進一步減稅的空間在哪?“當前,減稅的空間主要在增值稅,包括推進營改增、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稅率。其他稅種的減稅空間相對不大,比如個人所得稅、資源稅等稅種的改革,基本上是有增有減的結構性調整。”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胡怡建認為。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提出減稅總體要求的同時,還提出“研究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稅率”。“這有利于平衡制造業與服務業增值稅稅率的差距,減輕制造業企業負擔。”胡怡建說。目前,制造業增值稅大部分實行17%的稅率,小部分實行13%的稅率,而服務業主要實行11%和6%的稅率,二者差別明顯。
張斌認為,有必要區分營改增和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稅率的不同內涵和目的。“營改增是完善稅制的一個改革措施,而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稅率則主要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宏觀調控措施。”
開始于2011年的營改增試點被稱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改革”,因為這不是簡單的稅種替換,而是一項涉及如何完善增值稅制度乃至財稅體制的改革。目前,增值稅立法已被列入立法規劃。
幾年來,營改增取得積極的減稅效果。不過,胡怡建也強調,減稅效果是針對整個產業鏈的,而非針對所有企業,“對具體企業來說,稅負可能有增有減”。
全面推開營改增和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稅率,將起到雙重減稅的效果。“在營改增全面推開之后,實際上稅基就大幅縮小了,對制造業和其他行業來說已起到減稅的效果。如果同時降低制造業(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將進一步減輕企業的稅負。”張斌說。
當前,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并加大力度,在實施減稅政策的同時,財政支出剛性增長的趨勢沒有改觀,財政收支矛盾呈加劇之勢,平衡收支壓力較大。為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在適當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的同時,主要用于彌補降稅帶來的財政減收,保障政府應該承擔的支出責任。
“有針對性地實施減稅政策是為了減輕企業負擔,促進經濟發展,加強民生保障。不能簡單地盯著當期收入的減少,而應著眼長遠,通過減稅把經濟‘蛋糕’做大,反過來會增加稅收收入。”白景明說。(經濟日報記者 曾金華)
(責任編輯:王炬鵬)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