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止家長過度參與 浙江叫停“家長作業”引熱議
摘要:圖片來源:網絡 近日,圍繞學生作業,浙江一份《關于改進與加強中小學作業管理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在微信群、朋友圈中被廣為傳播并引起爭議。 支持
圖片來源:網絡
近日,圍繞學生作業,浙江一份《關于改進與加強中小學作業管理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在微信群、朋友圈中被廣為傳播并引起爭議。
支持者認為,平時工作就已經夠忙了,回到家還要忙孩子的作業,有種被學校“軟綁架”的感覺,應當叫停“家長作業”。而反對者認為,“家長作業”不應完全叫停,教育孩子,家長本身就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這份要求“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不得布置超越學生能力的作業”的《指導意見》由浙江省教育廳發布。《指導意見》規定,不得布置要求家長完成或需要家長代勞的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批改教師布置的作業或糾正孩子的作業錯誤,不得要求家長通過網絡下載并打印作業。
其中,還列舉了包括聽讀作業、聽記作業、數學拓展作業、制作各類小報、搜集資料作業、要求準備物品的綜合性作業、要求學生游遍指定的博物館、讓孩子參與投票點贊、網上“爭章”活動、假日小隊活動、讀書征文活動等11種有可能增加學生和家長負擔的作業的情形。
正是對這種“家長作業”的叫停,由于戳到了大部分家長的“痛點”,引起廣泛關注。有家長甚至留言“總算解脫,以后不用強迫自己再做超人了”。
浙江出臺《指導意見》的目的是希望各地各校切實制止要求家長過度參與的作業。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副主任張豐表示,家長在孩子作業中的參與角色僅是督促者、支持者與鼓勵者,“防止學生在作業過程中對家長的依賴”。
針對家長們的吐槽,張豐認為,長期以來,不少教師、學生、家長僅將作業視為課后練習,視為訓練活動,是對作業功能的窄化。在張豐看來,作業是教師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承載學習內容、體現學習方式、實施過程性評價的載體。要將作業作為學習設計的一部分,從學習活動整體考慮,系統、科學、合理地設計與學生基礎相適應的、有層次性的作業。
“因而,教師要像備課一樣,精心選擇或設計意圖明確的、有針對性的作業,不可不加選擇地布置作業。”張豐說,中小學作業設計須基于課程標準、關注核心素養、體現課程性質。要建立尊重學生認知規律、循序漸進、能力立意的作業評價體系;鼓勵教師研究作業的性質與功能,設計引導預習、促進理解、提高熟練、知識整理、習慣養成等多種功能的作業,切實減少簡單記憶、機械重復的練習。
據悉,針對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浙江省教育廳要求學校建立作業總量控制和作業檢查制度,嚴格控制日作業總量和作業時間。其中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小學其他年級每天完成書面作業的總時間最多不超過1小時,初中學生每天作業時間控制在兩小時之內。每個學科只允許配備一本與教學進度相配套的課后作業本。
但也有學校老師認為,評價體系不變,家長的功利心就不會變。“為了考試多幾分,雖然作業減少,但爸媽轉身就會去外面找培訓班給孩子報名。”杭州一小學的黃芳老師說。
“意見”的附件中,列舉了11種容易加重學生和家長負擔的作業。包括小學低年級語文聽讀作業、聽寫作業、數學拓展作業、制作各類小報等。張豐表示,“意見”并不是反對所有這11種作業,而是要制止其演化出來的家長過度參與現象,文件附件里均有詳細解讀。
像低年級孩子講故事給家長聽,這樣的作業并沒什么不妥。但問題在于,有的學校還要求家長把故事記下來,孩子講了十分鐘,家長可能要寫三四千字,這樣的“家長作業”,就沒有必要。再比如制作小報,讓孩子學習搜集資料,都是可以的,但如果要求過高,沒有爸媽幫忙,孩子很難完成,就應該叫停。
由此看來,今后要避免家長代勞,老師要提高甄別能力,發現成人痕跡的作業,一律不能拿高分;至于爸媽們,面對孩子的作業評價,要更淡定一點。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中國青年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