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燈籠
摘要:□ 一心 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了,步入中年的我對過年的渴望和那份曾經的喜悅仿佛隨著歲月的演變而淡然了。但童年那一些難忘的記憶,仍充盈著我的思緒,于是有
□ 一心
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了,步入中年的我對過年的渴望和那份曾經的喜悅仿佛隨著歲月的演變而淡然了。但童年那一些難忘的記憶,仍充盈著我的思緒,于是有關年的滋味也便在心間蕩漾開來。
小時候,我住在一個貧瘠的小村莊。當時人們的生活很清貧,但農家人淳樸友善,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臉朝黃土背朝天忙活上一年,還不能完全解決溫飽問題。但過年的時候,貧苦的農家人會自己找樂,家家戶戶都要在家門前掛上大紅燈籠,在大門兩旁貼上大紅的對聯。紅紅火火象征著吉祥富貴。大人辛苦勞作了一年,在過年時也要慰勞自己。他們聚在一起,做上幾道豐盛的菜肴一起喝酒劃拳,互相述說著平常難得說的知心話。孩子換上嶄新的衣裳,手提小燈籠,成群結隊圍著村子奔跑嬉戲。燈籠的紅光里映襯出的是孩子們燦爛的笑臉,陣陣歡聲笑語讓除夕之夜分外熱鬧。瘋過、鬧過之后,大人就會各自在自家門前點燃長長的鞭炮辭舊迎新。于是,村子里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連綿不斷。那些懸掛在家門前的大紅燈籠也隨風搖曳,交相輝映成村莊里最動人的風景。
那時候盼過年,盼的是正月初一在公社演出的一場戲。大清早,大人和孩子們就三三兩兩從各地往公社奔去。公社的大操場上已搭上了高高的戲臺,紅綢錦緞。一年一次的戲場人山人海,黑壓壓一片。帷幕打開的時候,人群頓時安靜下來。那些穿著花花綠綠、臉上涂著五顏六色的演員,就開始了他們繪聲繪色的表演。我和小伙伴們便擠在戲臺邊,蹲在地上張著嘴笑,只為那演員張牙舞爪的手勢和豐富的表情。更小的孩子就騎在父母的脖子上,看得懂或看不懂都在笑,神采飛揚。平日里,我們是從未享受過這樣的樂趣。這戲一年只有一次,這戲不僅帶來了鄉村的熱鬧氣氛,還給人們帶來了精神的享受,心靈的愉悅。
過年時,我們鄉村里還有一道最亮麗的風景,就是劃彩蓮船。這可是一種最濃郁的民俗文化。彩紙糊著竹竿做成的船絢爛而奪目,而站在船里的大姑娘(其實是后生所扮)妝化得更是夸張到了極限。只見他身著姑娘的紅衣綠褲,毛線編織的辮子戴在頭上,臉上打著大紅的胭脂,嘴唇涂得紅紅的,光看人都滑稽可笑。而船外手拿蒲扇的漁翁體態臃腫,臉上涂抹著黑眉濃腮,張嘴便唱,曲調是大家熟悉的花鼓戲。這船內船外的人都張揚地舞起來,一唱一和,姿態里舞出的是喜慶滑稽,曲調里唱出的是吉祥如意。主人們為他們點火上煙,樂呵呵地奉上自己的一點心意。大伙兒就這樣簇擁著,挨家挨戶地趕趟兒似地狂呼歡笑。
兒時的歲月總是那么令人神往,尤其是過年,更是讓人回味悠長……現在年關將至,可我卻沒有了過年的激情。是年歲大了,還是激情燃燒的歲月過了?現在,雖然我們的物質條件都豐富了,但生活在鋼筋水泥城市里的我們卻再也找不到兒時快樂的日子了。過年時,家家都是緊閉門戶,有的在家玩牌,有的出門串親,鄰里之間少了寒暄問候不說,有的甚至一年下來見不到人影。唉,我還是永遠留戀兒時那濃郁的鄉土風情,那濃郁的年味,這將成為我生命里永遠抹不去的向往。那飄搖在家門前的紅燈籠,那定格在戲臺上爽朗的笑聲,那彩蓮船里晃出淳樸曲調,至今讓我魂牽夢縈。
故鄉,我那飄搖著紅燈籠的家。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