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種情形可申請國家賠償
摘要: 刑事賠償案件司法解釋昨日發布14種情形可申請國家賠償賠償機關主張免賠需舉證昨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關于辦理刑事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
刑事賠償案件司法解釋昨日發布
14種情形可申請國家賠償
賠償機關主張免賠需舉證
昨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關于辦理刑事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下稱《解釋》),明確了“疑罪從掛”案件受害人有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
具體而言,國家機關對公民進行人身羈押或者財產進行查封、扣押、凍結,在解除、撤銷強制措施超過一年未移送起訴、作出不起訴決定或撤銷案件的;或者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后雖未解除、撤銷強制措施,但超過一年未移送起訴、作出不起訴決定或者撤銷案件的,以及未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或者逮捕措施,國家機關對財產進行查封、扣押、解凍的立案后超過兩年未移送起訴、作出不起訴決定或者撤銷案件的,賠償請求人有權依法申請國家賠償獲得權力救濟。
《解釋》已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公民申請賠償的前提
根據國家賠償法第十七條規定,公民申請賠償應當以“撤銷案件、不起訴或者判決宣告無罪終止追究刑事責任”為前提。
最高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劉合華介紹,在調研和就該《解釋》召開的多次座談會上,全國各地與會代表和專家都反映,刑事訴訟過程中久拖未果的案件在各地普遍存在,亟須對“終止追究刑事責任”的內涵與外延進行明確,對公民申請刑事賠償的程序性權利予以保障。
據此,《解釋》將7種特殊情形認定為刑事賠償中的“終止追究刑事責任”。
“上述規定不僅對權利進行了保障,避免‘救濟無門’,而且較好地解決了刑事訴訟程序與刑事賠償程序的銜接問題,能有效地規范刑事訴訟中公權力的使用,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疑罪從掛’侵犯權利的情形。”劉合華說。
誰能申請賠償?
7種決定不起訴情形
一是辦案機關決定對賠償請求人終止偵查的。
二是解除撤銷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逮捕措施后,辦案機關超過一年未移送起訴、作出不起訴決定或者撤銷案件的。
三是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法定期限屆滿后,辦案機關超過一年未移送起訴、作出不起訴決定或者撤銷案件的。
四是人民檢察院撤回起訴超過三十日未作出不起訴決定的。
五是人民法院決定按撤訴處理后超過三十日,人民檢察院未作出不起訴決定的。
六是人民法院準許刑事自訴案件自訴人撤訴的。
七是人民法院決定對刑事自訴案件按撤訴處理的。
7種侵犯財產權情形
記者注意到,《解釋》還明確侵犯財產權的刑事賠償審查范圍。
(一)賠償請求人有證據證明財產與尚未終結的刑事案件無關,經審查屬實的;
(二)終止偵查、撤銷案件、不起訴、判決宣告無罪終止追究刑事責任的;
(三)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或者逮捕措施,在解除、撤銷強制措施或者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后超過一年未移送起訴、作出不起訴決定或者撤銷案件的;
(四)未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或者逮捕措施,立案后超過兩年未移送起訴、作出不起訴決定或者撤銷案件的;
(五)人民檢察院撤回起訴超過三十日未作出不起訴決定的;
(六)人民法院決定按撤訴處理后超過三十日,人民檢察院未作出不起訴決定的;
(七)對生效裁決沒有處理的財產或者對該財產違法進行其他處理的。
賠償標準如何定?
侵害他人財產的 按損失發生時市場價計算
在確定賠償標準方面,《解釋》對民事侵權賠償標準的借鑒,如醫療費賠償標準、護理費賠償標準、殘疾生活輔助具費賠償標準、誤工減少的收入賠償標準、身體傷殘賠償標準、撫養費賠償標準等。又如財產損害賠償標準,借鑒《侵權責任法》第十九條“侵害他人財產的,財產損失按照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或者其他方式計算”進行了相應的規定。
對于扶養費賠償標準,“能夠確定扶養年限的,生活費可協商確定并一次性支付,不能確定扶養年限的,可按照二十年上限確定扶養年限并一次性支付生活費,被扶養人超過六十周歲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扶養年限減少一年;被扶養人年齡超過確定扶養年限的,被扶養人可逐年領取生活費至死亡時止”。
又如殘疾賠償金標準,“有扶養義務的公民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賠償金可以根據傷殘等級并參考被扶養人生活來源喪失的情況進行確定,最高不超過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二十倍”。
誰可當申請人?
當事人、繼承人或其他親屬
《解釋》明確,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繼承人和其他有扶養關系的親屬有權申請國家賠償。
《解釋》規定,依法享有繼承權的同一順序繼承人有數人時,其中一人或者部分人作為賠償請求人申請國家賠償的,申請效力及于全體。賠償請求人為數人時,其中一人或者部分賠償請求人非經全體同意,申請撤回或者放棄賠償請求,效力不及于未明確表示撤回申請或者放棄賠償請求的其他賠償請求人。
賠償范圍有哪些?
違反程序或超時拘留都需要賠償
《解釋》厘清違法刑事拘留的賠償范圍和標準,在實踐中對違法刑事拘留賠償中的“違法”存在不同的認識,《解釋》明確對公民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后終止追究刑事責任的,無論是違反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條件,還是違反刑事訴訟法規定的程序,抑或是拘留時間超過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時限,國家都要承擔賠償責任。
“這樣的規定不僅進一步對‘違法’進行了明確,如違反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條件是指違反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而且確定了在處理賠償案件時應當對刑事拘留的條件和程序進行實質審查,而非形式審查,以便確定是否違法。”劉合華說。
此外,對于“符合依照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對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但是拘留時間超過規定時限的”,刑事拘留的人身自由賠償金自拘留之日起計算。
《解釋》還對無罪羈押賠償進行合理解釋,根據國家賠償法的規定,再審改判無罪,原判刑罰已經執行的,國家承擔賠償責任。
劉合華介紹,對于數罪并罰的案件經再審改判部分罪名不成立,實踐中存在監禁期限超出再審判決確定刑期的情形。
對此,有觀點認為個罪改判無罪但非完全無罪,不屬于無罪被羈押,不符合“無罪羈押賠償”原則。
《解釋》對此爭議問題予以明確,盡管被超期監禁的公民并非完全無罪,但由于其中的部分罪名已經不成立,針對這類具體個罪而言的超期羈押行為構成無罪羈押,應當予以賠償。
“這樣規定也是對刑事賠償司法實踐發展的回應,如‘蕭山五青年案’中的部分賠償請求人就存在‘再審改判部分罪名不成立,監禁期限超出再審判決確定的刑期’的情形。”劉合華說。
誰承擔舉證責任?
賠償義務機關
主張免賠需舉證
國家賠償法第十九條規定了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情形,但該條規定較為原則,對于實踐中如何正確適用存在不同認識,并且極個別賠償義務機關以此來規避賠償責任。
《解釋》對免責條款適用進行了規范。第一是規定依照刑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規定不負刑事責任的人和依照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第一百七十三條第二款規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人被羈押,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是,對起訴后經人民法院錯判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并已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對該判決確定后繼續監禁期間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的情形予以賠償。
另外,《解釋》還明確了免責條款適用的舉證責任承擔。賠償義務機關以公民存在故意虛偽供述、偽造其他有罪證據或自傷、自殘等行為為由,主張免除賠償責任的,應當就該免責事由的成立承擔舉證責。
誰作為賠償機關?
最后作有罪處理部門
為賠償義務機關
劉合華介紹,公安機關對公民采取拘留措施后,檢察機關又采取逮捕措施的,或者對公民采取拘留和逮捕措施后,審判機關曾作出有罪判決的,在公民最終確定無罪的情形下,在實踐中由誰作為賠償義務機關存在不同認識。
《解釋》為了方便賠償請求人申請刑事賠償,規范刑事賠償處理程序,采取賠償義務機關后置設定方式,明確了以有罪方式作出過最后處理的國家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如對公民采取拘留措施后又采取逮捕措施,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的,作出逮捕決定的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又如對公民采取拘留和逮捕措施后,法院一審判決有罪,二審發回重審后作無罪處理的,作出一審有罪判決的人民法院為賠償義務機關。
(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