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粹庭與近現代豫劇的變革和發展
摘要:□ 張大新樊粹庭是豫劇誕生300年來第一位劇作家,也是中國戲劇文化史上罕見的集編劇、導演、劇團管理、戲劇教育、文化傳播于一身的全能藝術家,更是豫劇現代化進程
□ 張大新
樊粹庭是豫劇誕生300年來第一位劇作家,也是中國戲劇文化史上罕見的集編劇、導演、劇團管理、戲劇教育、文化傳播于一身的全能藝術家,更是豫劇現代化進程的奠基者與開拓者。他是在二十世紀30年代民族危機深重、“啟智益民”的戲劇改良觀念逐漸被有識之士認知和踐行的時代背景下走上戲劇改革之路的。在40年的藝術生涯中,他自覺以“重大擔負者”自任,毫不懈怠下“埋頭工夫”,引導豫劇步入現代化的進程,被戲劇界公認為 “現代豫劇之父”,也有學者將其與黃吉安、成兆才、范紫東并稱為“地方戲改革與創新四大家”。本文試對其豫劇改革的卓越貢獻做簡要的概括和歸納。
一、樊粹庭戲劇改革理論要點
樊粹庭豫劇改革理論主要體現在圓融暢達的戲劇觀、固本求新的編導理念和雅俗相兼的審美理想等三個方面:
一是圓融暢達的戲劇觀。
樊粹庭的戲劇觀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和鮮明的時代性。換句話說,“樊戲”的核心價值聚焦在鮮明的民族意識、進步的思想觀念和高昂的愛國主義精神上面。進入《樊集》所描繪的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歷史場景,透過一串串感人至深的人生悲喜劇,我們真切地感受到
二是固本求新的編導理念。樊粹庭獻身戲劇事業,確立了以編劇導演為中心、以演員為主體,以觀眾為接受和評判群體的“三維互動”機制。與“三維互動”編演機制相輔相應,樊粹庭的編導理念還突出地表現在因人設戲和量材而用方面。他為豫梆新秀陳素真打本子,有意識地通過編創高難度的新戲,啟迪發掘其藝術潛質,展示其文武兼擅、生旦俱佳的表演才華,創作與表演的珠聯璧合,造就豫劇史上第一個輝煌階段。這種 “因人設戲”的創作經驗,后來又被
三是雅俗相兼的審美理想。樊粹庭變革豫劇的審美追求突出地表現為化俗為雅、趨雅入俗、雅俗相兼的普世化取向。鑒于土梆戲過于粗俗鄙陋,受人詬病,樊粹庭介入劇本創作之初,即有意識地剔除河南梆子戲詞過于鄙俚淺陋、有傷風雅的字眼,化俗為雅,逐步提升其審美品格。與化俗為雅相對應,
二、樊粹庭劇作的題材類型、時代精神與人文內涵
樊粹庭獻身豫劇改革30余年間,創作改編劇本70余部。依據劇本情節主線和戲劇沖突的性質,本文擬將“樊戲”現存劇目大致劃分為歷史劇、社會劇、婚戀劇、神話劇四類。
三、樊粹庭戲劇創作的卓越成就
“樊戲”眾多堪稱經典的藝術珍品至今仍活躍在各地戲曲舞臺上,感動著新老觀眾,成為當下戲劇改革的重要參照。概括起來,
一是創立完善現代豫劇劇本體制。
二是以舞臺為中心設置戲劇情節。“樊戲”情節安排的優長在于:遵循李漁“立主腦”的創作理念,善于圍繞主要人物展開,使觀眾在觀演過程中輕松把握劇作的情節發展脈絡;在情節安排上,力求排場緊湊,剪裁得體,繁簡有度;在場面描寫上,注重冷場熱場相互調節,使劇本的舞臺演出始終保持著濃烈向上的氛圍。
三是塑造眾多個性鮮明的角色形象。打開《樊粹庭文集》,撲面而來的是一大批栩栩如生的戲劇人物形象,在他們身上,既體現出
四是構建平易淺切的大眾話語體系。樊粹庭劇本的語言是活潑生動的舞臺語言,又帶有濃郁的文學色彩。其顯著特色有三:樊粹庭的劇本語言還是意蘊豐贍的文學語言。樊粹庭不愧是語言運用的高手,他憑借著極高的天分和過人的才力,古今雅俗之語都能在他手里變成鮮活生動的劇本語言。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