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理財日趨活躍個人理財應警惕風險
摘要:P2P理財日趨活躍個人理財應警惕風險 □董莉莉 文/圖 “我買的銀行理財產品到期了,但是收益不理想。朋友推薦我到P2P網貸平臺上投資理財,說是門檻低,100元就能投,而
P2P理財日趨活躍
個人理財應警惕風險
□董莉莉 文/圖
“我買的銀行理財產品到期了,但是收益不理想。朋友推薦我到P2P網貸平臺上投資理財,說是門檻低,100元就能投,而且收益很高。我決定大膽嘗試一下。”市民畢文雄說。
手頭有些閑錢,是放在銀行收利息或購買理財產品,還是通過點對點的網絡借貸平臺,換取預期年化收益很高的回報?時下,有一種年化收益率高達10%的P2P理財模式正悄然興起。
什么是P2P?它指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借貸。而P2P理財是指以公司為中介機構,把借貸雙方對接起來,實現各自的借貸需求。借款方可以是無抵押貸款或是有抵押貸款,而中介一般是收取雙方或單方的手續費為盈利目的,或者是賺取一定息差為盈利目的的新型理財模式。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P2P投資理財憑借高收益、低門檻、靈活簡單的優勢,受到很多人的青睞。筆者發現,很多P2P網貸平臺推出了收益高達10%的活期理財產品后,大肆宣傳產品的高收益、靈活便利。這樣的收益比銀行活期存款高出很多倍,對于很多投資者來說誘惑很大。
但是隨著P2P的發展,理財隱藏的風險也逐漸暴露,很多人開始質疑它的安全性及高收益背后的風險。
P2P活期理財遍地開花
市民李倩最近在朋友的推薦下接觸了一家理財公司的P2P理財產品。盡管對協議中“債權轉讓”、“P2P理財”等復雜條款并不明了,但在銷售人員“保本保息”的承諾和朋友的帶動下,李倩還是選擇了投資。
據了解,目前市面上的P2P活期理財產品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活期理財與基金公司的貨幣基金掛鉤,用戶充值到平臺上的資金在沒有投資借款項目之前,相當于購買了貨幣基金產品。第二種是活期理財對接平臺的借款項目,即平臺把借款項目打包,然后利用技術手段在后臺實現投資人資金與債權包中借款項目的匹配。這種活期理財的平臺一般都有債權轉讓功能,或者引入第三方做市商。
筆者在網絡上搜索“活期理財”,發現打著高收益的P2P理財產品產品五花八門,這類理財產品投資門檻極低,承諾可隨時提現,部分給出的預期收益特別高,大多數平臺聲稱100%本息保障。筆者看到一款產品是當天計息,隨時贖回,而且支持1元起投的低門檻,收益可高達7%,十分誘人。
高收益往往伴隨高風險
今年11月,銀監會、工信部、央行、工商總局四部委發出預警,對一些號稱月理財收益能夠達30%的“金融互助”理財平臺進行高風險預警。
“其實就是在賭博,現在后悔已經遲了。”今年1月,市民李化投資的一款P2P平臺再也打不開了。他投資的4萬多元本金,加上利息1萬多元,全部打了水漂,至今也沒能追回。
“去年我通過朋友知道了一款網絡借貸平臺。”李化說,通過上網查詢,他覺得該平臺網站建設較全面,公司注冊信息、證件等一應俱全。被高達23%的年化利率所吸引,他決定嘗試這種新型的互聯網理財模式。李化稱,幾次短期投資后,他收到了該平臺如期返還的本金和利息。嘗到甜頭后,他開始放松警惕,先后共投入4萬多元。
“去年12月,我發現該網站不能提現,多次跟客服人員反映都沒有結果。”李化說,再后來,網站徹底打不開了。他報了警,但直到現在錢也沒有收回。
筆者在網上搜索后發現,盡管目前許多P2P平臺為吸引借貸者,多采用保底甚至保息的方式,然而這也正是在為P2P這一行業埋下隱患。本息賠付的模式蘊藏著風險,如果有大規模的壞賬產生,將影響網站的運行或者導致網站倒閉。倒閉后,人們的資金就會出現有去無回的情況。
如何避開投資陷阱
凡事都有兩面性。高收益一般與高風險并行。在過去的一年里,網貸平臺跑路的事情時有發生。那么,大家在選擇P2P理財產品的時候,該如何防范呢?
對此情況,在一家銀行工作的劉亞表示,買P2P理財產品,一定要理智,不能被高收益所迷惑,還要對平臺的風控以及資金管理模式進行評估,切不可隨意投資。要記得分散投資,不要把錢都投在一個公司,這樣可以增強自己資金的安全性。一定要了解是否有第三方平臺對資金進行有效托管,不能只追求超高的收益。收益率只能作為考核標準之一,年化收益率超過20%的平臺絕對不能碰。此外,還應綜合考慮平臺的產品類型、風控模式、高管團隊和公司治理等多方情況,最好是選擇本土口碑較好、收益率穩健的平臺。
責任編輯:ly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