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醫嚴重短缺,誰來給孩子看病
摘要: 兒醫嚴重短缺,誰來給孩子看病 兒科醫生短缺早非新聞,原因也不復雜,即“兩高一低”:高負荷、高風險、低待遇。無論如何,提高兒科醫生的吸引力,已迫在眉
兒醫嚴重短缺,誰來給孩子看病 兒科醫生短缺早非新聞,原因也不復雜,即“兩高一低”:高負荷、高風險、低待遇。無論如何,提高兒科醫生的吸引力,已迫在眉睫,不容絲毫延宕和麻痹。
上海市新華醫院(一家知名兒科醫院)入冬兩周來,接診增加近20%,無奈貼出告示“兒科急診內科等候時間需要6小時,有高燒的小朋友請先服用‘美林’(一種退燒藥)”。伴隨兒科就診爆滿一同呈現在公眾面前的,是兒科醫生的緊缺問題,盡管各家醫院兒科醫生“連軸轉”地接診,兒科醫生還是不夠用。據了解,全國兒科醫生缺口達20多萬。
兒科醫生缺口達20多萬,是什么概念?《2015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千名兒童只有0.43位兒科醫生,而在美國,這一數字為1.46位。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即將施行,這意味著兒科現狀將雪上加霜,兒科醫生將越來越不夠用。
兒科醫生不夠用,將出現什么結果?一些醫院將只收治危重患兒,兒科宣布停診,或將變為常態。前不久,廣州一家三甲醫院發布告知,因兒科醫生嚴重短缺而被迫限制急診兒科服務,僅收治危重患兒;南京一家三甲醫院的兒科也宣布停診,原因是唯一一名兒科醫生休病假。有人驚呼:再不關注兒科醫生短缺問題,將來就沒人給孩子看病了。這絕非危言聳聽。
兒科醫生短缺早非新聞,原因也不復雜,即“兩高一低”:高負荷、高風險、低待遇。由于這些狀況遲遲無法改觀,導致高校兒科專業吸引力下降,再加上兒科醫生流失嚴重,兒科人才青黃不接,難以為繼。問題不難發現,關鍵是如何對癥下藥。兒科醫生待遇低,是因為兒童用藥簡單、量少,很少拍片檢查,而醫生獎金的主要構成卻是藥費和檢查費??磥?,如果不從機制上開刀,兒科醫生的待遇就不可能提高。
至于兒科醫生風險大,與特定現實有關。一方面,獨生子女多,有時幾代單傳,孩子生病,全家陪診,給醫生施壓,以至于有醫生感嘆,我們不僅給小孩看病,也是在為家長看“病”。那些為人父母者能否多理解一下醫生?
另一方面,由于患兒不會說話,或者缺乏表達能力,不可能準確表達自身不適(兒科常被稱為“啞科”),使得醫生只能依靠經驗診斷病情,再加上孩子疾病往往來得急、變化快,造成兒科醫生風險高。對此,家長應多體諒,院方也需努力,比如通過會診避免誤診,實現確診。
我曾看到一篇報道稱,在日本,小孩看病一般只去小診所,不去大醫院,很少用抗生素,收費低廉。據統計,日本的綜合性大醫院除急診外,一般不接受沒有基層醫生出具介紹信的患兒。這就保證了99%以上的初診是在小診所完成的。我們也許不必全盤復制這種做法,但可借鑒一二,當然,前提是小診所、社區醫院有一定量的兒科醫生。
兒科醫生嚴重短缺,誰給孩子看病?前不久,國家衛計委下發通知,提出為緩解院前急救和兒科崗位專業人員匱乏的現狀,今年起對這兩個崗位的專業人員開展相關專業內容的加分考試。消息傳出,有人擔心這是變相降低兒科醫師的執業門檻。國家衛計委實屬無奈,不這么做,又有何良策?無論如何,提高兒科醫生的吸引力,已迫在眉睫,不容絲毫延宕和麻痹。(王石川)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京華時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