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問津處
摘要:□ 宋三星 上蔡縣西南二十四里處有個千年古鎮——黃埠鎮,又俗稱問津鎮。為什么黃埠鎮被俗稱問津鎮呢?這里還有一個故事。相傳春秋時期孔子遷居上蔡,先后在
□ 宋三星
上蔡縣西南二十四里處有個千年古鎮——黃埠鎮,又俗稱問津鎮。為什么黃埠鎮被俗稱問津鎮呢?這里還有一個故事。相傳春秋時期孔子遷居上蔡,先后在上蔡講學3年。孔夫子一生講學,弟子三千,七十二賢。其中,上蔡占六賢,他們是忠孝弟子漆雕開、漆雕憑、漆雕從、漆雕哆、秦冉和曹恤。
一日,孔子從葉縣返回上蔡,行至黃埠鎮,恰遇隱居在該鎮北七里周家莊的范蠡和西施。當孔子得知范蠡就是當代商圣,越王勾踐的謀臣,西施就是被越國滅亡的吳國國王的妃子時,便游說范蠡出山,保衛魯國。此時的范蠡功成身退,攜西施在五湖泛舟養魚、植桑種麻,何不愜意。任憑孔子如何規勸,費盡苦心,富可抵國的一代商圣范蠡就是無心從政,無論如何也不答應孔子的勸說和請求。
孔子無功而歸,心中不快,甚是煩悶,率領弟子匆忙趕路。慌亂中,行至現在的黃埠鎮蔡埠口村汝河的北岸處迷了路。孔子讓弟子子路去田邊地頭,向兩位正扶犁耕種的老農問路。因老農忙于耕田,沒能及時給予回答。說話間牲口已經走遠,等牲口轉回頭時,子路再問時,那老農滿身是汗,牲口又猛地一躥,這時氣惱的老農粗聲粗氣地批評了孔子、子路他們一幫人不識時務。孔子非但沒有指責老農,反而認為自己的不是。重禮儀的孔子,為了不耽擱老農耕種,便帶著弟子子路、子貢等一行,迷路后返回原路走起來。
后來,當兩位耕田老農得知問路人是孔子時,不禁對自己的所為追悔莫及。為了表達對孔子的歉意和紀念,便發動村民在蔡埠口村北汝河岸邊修建了一座石橋,立石碑為“問津處”,人們把黃埠鎮改名為“問津鎮”,并在橋南頭大堤下修建了一座孔廟,廟前栽下兩棵翠柏。因而,在該鎮民間流傳有這樣一句順口溜:“橋上廟,廟上橋,一石兩柏九孔橋。”那時所立石碑“問津處”3個大字蒼勁有力,每個字有一尺多,為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所書。這塊石碑現保存完好。從那時起一直到清代,每逢初一和十五,當地十里八鄉的文人儒士及村民都會成群結隊地來問津處孔廟上香焚紙,叩頭禮拜孔子。特別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和八月十五,孔廟會更為隆重、熱鬧非凡,十里八鄉的農戶家家戶戶都會有人來上香焚紙,祭奠孔子。文人儒士更多,他們聚集在一起,有的揮毫潑墨賦詩作詞,比試書法和文才。隨之而來的也不乏年輕氣勝、血氣方剛的習武之人。他們聚在一起,大顯身手,岳家拳、太極拳、長拳等武術及槍、棍、刀、劍等各顯身手。蔡埠口“問津處”孔廟在當地十里八鄉轟動了兩千多年,直到解放后老年人還口傳這里的熱鬧情景。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