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地利人和:中醫藥振興迎大好時機
摘要: 22日,中國中醫科學院舉行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致信祝賀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60周年,向長期奮戰在中醫藥戰線的同志
22日,中國中醫科學院舉行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致信祝賀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60周年,向長期奮戰在中醫藥戰線的同志們致以誠摯問候。
記者就此采訪了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專家學者。
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
國家衛計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中醫藥這個中華民族瑰寶的同步振興,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也需要中醫藥發揮獨特的作用。中醫藥有著深入的群眾基礎。中醫藥具有綠色健康理念,集養生保健、防病治病于一體,越來越多的群眾希望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都能夠享受到中醫藥全方位、多環節的服務。此外,中醫藥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重視,成為世界認識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中醫藥走向世界的步伐進一步加快。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醫藥國情調研組組長陳其廣說:“目前,社會氛圍越來越好,人們糾正了以往對中醫藥比較片面的認識,開始承認中醫既是科學,又是文化。因為中醫反映了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規律,同時經過五千年的傳承,已經融入了人們的生活、行為,成為文化習俗。”
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
何為中醫藥的獨特優勢?在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看來,中醫學是建立在中國哲學基礎上具有現代科學特征的生命科學,有顯著的中國民族文化特色和實用性,中醫學從很高的層面揭示了生命的過程,并通過對生命過程中的調節維護人類健康,幾千年來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實踐經驗,在不斷與時代科技結合的基礎上完善、發展。
“其獨特的優勢體現在簡便、精準的認識疾病的能力;全面、詳細的臨床診斷思維;簡單、有效的自然治療方法;獨特的‘治未病’理論體系;以及蘊藏巨大潛力的中藥資源。”劉清泉說。
天津中醫藥學會副會長陳寶貴認為,中醫注重人與自然的統一。他表示,隨著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相信人們會越發體會到中醫的博大精深,無限魅力。
推進中醫藥現代化
陳其廣認為,中醫藥的現代化絕不應該是西醫西藥化。作為應用科學,檢驗醫學的唯一指標應該是療效,即應用效果,這是最根本的。它不僅要能治以前出現過的“老病”,也要能有效治療不斷產生的現代疾病。我認為這才是中醫現代化的關鍵。另一方面,就是要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自己。
中國中醫科學院腫瘤研究所副所長、廣安門醫院腫瘤科原主任林洪生表示,應該說中醫也要往前發展和進步,中醫現代化是必須的。比如以前用丸劑,現在更多用沖劑和顆粒劑,這種方法的轉變也是一種現代化。
林洪生說,要通過更好地挖掘古代經驗,把過去的理論用現代的思想和思維去運用和理解,這樣可以更好地為人類健康服務。
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隨著中醫藥的不斷發展,及“一帶一路”的建設,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開始認識、認可并接受這項服務。這也為中醫藥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四川、甘肅等地搭上了“一帶一路”的快車,開始了當地中醫藥事業的對外交流與合作。
“中醫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是傳播理念、價值的最好載體。”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田興軍介紹,目前,四川省已與德國、法國、俄羅斯、黑山等國開展了實質性合作。今年6月,四川省中醫院黑山分院正式掛牌。
在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的同時,林洪生認為,中醫藥本身也需要不斷進步。“作為中醫人,我認為中醫走向世界,應該用現代科學手段和方法,去做一些包括臨床、方法、機理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讓中醫的作用點更明確。目前大家對中醫不接受的原因之一也有認為中醫機理不明確的問題,所以要加強這方面的工作,才能讓更多的人接受中醫,這是很難的一方面,但也是必須做的。”她說。
簡便有效,是實現健康中國的重要環節
“健康中國是我們永遠追求的目標,基于中醫藥的獨特優勢,中醫藥學是實現健康中國的重要環節,簡便、有效,深受群眾的歡迎,無論是健康素養的傳播,或者中國文化的弘揚,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劉清泉說。
陳寶貴認為,中醫藥對人類健康的貢獻不僅局限在衛生、保健方面,還能從大產業鏈的角度,在推動中國的經濟發展,推動中國人民和世界人類的健康保障,起到積極作用。 (記者王思北、吳晶、劉奕湛、施雨岑、胡浩)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新華每日電訊)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