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角兒”
摘要: □班永威小余第一次看演員房新枝的戲,是20年前的事情了。他告訴筆者,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戲曲里面的角兒。悶熱的夏夜,熱鬧的靖宇廣場,伴隨著“咿咿呀呀”的弦子
□班永威
小余第一次看演員房新枝的戲,是20年前的事情了。他告訴筆者,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戲曲里面的角兒。
悶熱的夏夜,熱鬧的靖宇廣場,伴隨著“咿咿呀呀”的弦子聲和“咚咚鏘鏘”的鑼鼓聲,頑皮的孩童、十幾個旦角等依次出場,分列于戲臺兩側。接著,精神矍鑠的佘太君邁著穩健的臺步,從幕后走出。“一家人歡天喜地把我來請,佘太君穿宅越院來到了前廳……”小余一下就被大氣、豪放的唱腔吸引,便走到離戲臺最近的地方坐下,靜靜地欣賞這出名叫《五世請纓》的大戲。
戲臺一側懸掛著小黑板,上面寫著“房新枝主演”。小余猜測,劇中佘太君一角應該由這位名叫房新枝的演員扮演。
少年時代的小余完全不懂戲曲,只是覺得演員的扮相很傳神,唱腔與收音機里播放的相比毫不遜色。那時,演員唱戲是不用胸麥的,只有戲臺前立著的兩個長話筒。房新枝演唱得格外賣力,不到一個小時,臉上便出現了汗珠。
可即便如此,觀眾還是很少,年輕人似乎在湊熱鬧,搖著蒲扇的老年人則看得非常認真。很多人圍在廣場四周的露天“卡拉OK”前聽別人唱歌。上世紀90年代初期,城市里的人們似乎很青睞一切流行的東西。與帶著港臺腔的流行歌曲相比,戲曲的境況如昨日黃花,甚少有人欣賞。
演出持續了近3個小時,隨著年輕觀眾的漸漸離去,戲臺前顯得有些冷清。樂隊中有人打起了哈欠,站在佘太君身旁的十幾名旦角,時不時把水袖當成扇子,來回扇著。只有房新枝的聲音越來越高亢,臉上的愛憎也更加分明。戲臺,成了佘太君一個人的世界。面對奸臣,她滿腔憤懣;面對帝王,她據理力爭。當唱到“見爾等一個個健壯英勇,又好似七郎八虎保宋營”時,余太君的笑容里帶著自豪,眼中卻閃著瑩瑩淚光。那一刻,小余的心突然顫動了一下,分不清站在臺上的是倔強的房新枝,還是悲壯的佘太君。他隱隱覺得,臺上的人其實是在和嘶喊般的“卡拉OK”做著艱難的抗爭!
那個夏夜,小余記住了房新枝的名字,也開始關注這位在寂寞中堅守舞臺的豫劇演員。后來,小余在農村廟會上兩次欣賞到房新枝的精彩演出,劇目是《秦香蓮后傳》和《下河東》,也在城市的影劇院里觀看過房新枝主演的現代戲《紅河綠柳》,那是學校組織學生免費觀看的。那時的房新枝雖已在駐馬店及周邊鄉鎮小有名氣,不過在各種新思潮洶涌澎湃的上世紀90年代,要想讓人們買戲票入場看戲已不太現實。
多年后的一個夜晚,小余再次走進靖宇廣場。昔日的露天“卡拉OK”早已消失,豫劇卻以極強的生命力,依舊在廣場唱響。戲迷們相約在一起,清唱一些經典的唱段。
與戲迷們閑聊時提及房新枝,一名從駐馬店豫劇團退休的老藝人告訴小余,正值盛年的房新枝因病已離開了這個世界。說罷,老藝人沉默許久,頗有感觸地回憶起往事:“其實,房新枝并沒有大紅大紫過,更別說在省內廣播電視節目中露臉。不過,在劇團頗為艱難的上世紀90年代,她依然奔波于各處,默默地演出著一場場大戲……”
聽了老藝人的講述,小余下意識地朝靖宇廣場北側望去,簡陋的戲臺已經不在,可是《五世請纓》里佘太君的身影猶在眼前……
小余時常想:何謂“角兒”?也許有媒體的熱捧、鮮花的簇擁,再加上免費贈票演出中的廉價掌聲——所謂的“角兒”便誕生了!可是當臺下沒有掌聲和喝彩,甚至連觀眾都少得可憐時,有人卻執著地堅守在戲臺上!是的,就在20年前,在戲曲面對巨大沖擊的上世紀90年代,有一位名叫房新枝的旦角演員,曾活躍在駐馬店的戲曲界。小余清楚地記得,她飾演的佘太君懷抱著帥令旗立于簡陋的戲臺上,出征時的轉身動作看似華麗卻又寂寞無比。
當小余把20年前的情景講給這位老藝人聽時,老藝人由衷地感概道:“房新枝曾是咱駐馬店的‘角兒’!”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