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用水,珍惜水資
摘要: 開篇語: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社會發展一刻也離不開水。當前,水資源嚴重短缺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如果不采取行政、經濟、技術等有力措施千方百計節約用水,
開篇語: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社會發展一刻也離不開水。當前,水資源嚴重短缺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如果不采取行政、經濟、技術等有力措施千方百計節約用水,不僅經濟社會發展將難以為繼,我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也必將受到嚴重影響。
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就是守護我們的生命源泉,守護我們祖祖輩輩子子孫孫生存的家園。
昨天筆者與駐馬店市水利局副局長張建全進行了交談,他就大家關心、關注的節約用水進行了解讀。
筆者:
張副局長:水資源短缺是全球面臨的重大問題。我省屬極度缺水省份。全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7200立方米,中國為2100立方米,河南省為445立方米,我市為581立方米。除個別地區外,全省絕大多數地區水資源嚴重缺乏,極大地影響了全省工農業的發展和群眾的生活需要。然而,我省全年用水總量230多億立方米,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高達57%以上,遠超全國22%的平均水平,部分地區超用超采地下水現象嚴重,已經出現了4.4萬平方公里的超采區,其中我市城市規劃區及部分縣區屬超采區。水資源的短缺與過度開發,引發了一系列問題,也不利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水資源形勢仍然十分嚴峻。
國家對節約集約用水工作非常重視。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國發[2012]3號)明確要加強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用水效率控制紅線、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管理。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稅費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發[2015]17號)要求著力保護水資源、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加強水環境管理。省政府《關于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施意見》(豫政[2013]69號)提出了我省貫徹落實的具體意見。完善水資源有效使用制度、促進水資源改革、合理調整水資源費標準作為其中一項措施,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水利部《關于水資源費征收標準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2013]29號)中,要求各省在2015年底將水資源費征收標準調整到位。
通過調整水資源費征收標準,推進水價改革,改變資源無價和無償占有的傳統觀念,逐步實現讓水價反映水資源稀缺程度和供應成本,對于引導全社會節約集約用水、構建節水型社會,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減少水資源稀缺壓力、保持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大和深遠意義。
根據國家和省統一部署,統籌不同地區水資源稀缺程度、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為促進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優化配置,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水利廳確定從
筆者:省里三部門聯合文件已經下發,駐馬店市三局委也已經將文件進行了轉發,請張局長談談這次水資源費調整的標準是什么?
張副局長:我省水資源費標準執行國家規定的低限征收標準,即全省平均地表水每立方米0.4元、地下水每立方米1.5元。對于農業生產、農民生活、再生水利用、抽水蓄能發電等用水,繼續免征水資源費;為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緩征采礦排水的水資源費;水力發電仍執行原標準不變;開征了建筑疏干排水、地熱取水等水資源費,對特種行業、超采區自備井采用地下水的,繳費標準體現了限制性原則。
筆者: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我市興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在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節約保護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有限的水資源發揮了最大的支撐與保障作用,為全省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糧食連年超千億斤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我市人多水少的基本水情沒有改變,特別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和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的加大,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問題日益嚴峻,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請張局長談談我市目前在水資源方面主要存在那些問題?
張副局長:從總體上看,當前,我市在水資源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我市本來就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地區,水資源開發的難度越來越大。近年來,隨著國家中西部開發戰略和制造業向中西部轉移的實施,以及我市工業化、城鎮化、新型農村的加快推進,用水剛性需求持續增長,水資源供需缺口進一步加大。據分析,如果有效滿足工業生活和農業用水,限制開采中深層地下水,我市現狀仍非常缺水。為了保障供水需求,大多數地方主要依靠開采中深層地下水。地下水尤其是中深層地下水被抽走后得不到及時補充,超采區、漏斗區越來越大。還有一些地區不考慮水資源的承載能力,過度開發利用水資源,引發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
二是節約意識淡薄。長期以來,多數人的水資源意識淡薄,普遍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聚寶盆”,使用中揮霍浪費,不知道珍惜。近年來城鎮供水能力大幅提高,居住條件大為改善,居民不必為用水發愁。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大多數居民沒有間斷用水的良好習慣,不注重循環用水,水的浪費現象比較嚴重。比如,洗衣服時不關水龍頭,洗碗洗盤直接沖水;一根皮管、一條抹布,在馬路邊洗車;大浴場、桑拿中心內淋浴噴頭嘩嘩長流;飯店酒樓的廚房洗水池中,自來水經常“水漫金山”。同時,節水器具、設施普及率低,致使寶貴的、有限的水資源更加短缺。一個關不緊的水龍頭,一個月可以流掉1至6立方米水;一個漏水的馬桶,一個月要流掉3至25立方米水;一個城市如果有60萬個水龍頭關不緊、20萬個馬桶漏水,一年可損失上億立方米的水。
三是用水方式比較粗放。一方面存在嚴重的缺水問題,另一方面水資源利用效率低。比如,農業用水占全市總用水量的一半,是我市典型的用水大戶,但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僅為0.5左右,和世界先進水平0.7~0.8有較大差距,節水潛力巨大。近年來,雖然節水灌溉面積不斷擴大,但大水漫灌的現象仍較常見。
筆者:我市是一個人口大市、農業大市,水資源的剛性需求日益增多。請張局長談談如何進行節水。
張副局長:在全市水資源總量不變的情況下,要保證工農業生產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和良好的水環境,關鍵是節約用水。 要通過行政、技術、經濟等管理手段,加強用水管理,調整用水結構,改進用水方式,以水定需、量水而行,把節水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產生活全過程,努力實現人與自然、人與水的和諧相處。
節約用水,要注重“三個強化”:
一是強化水憂患意識。 2014年我市曾經遭遇大面積干旱,部分地區人畜飲水困難。客觀上來看,降雨量大幅減少是嚴重干旱的主要原因,但暴露出來的節水意識淡漠卻值得我們反思。水資源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尤其是我市人均水資源量較低,區域分布不均勻,而且年際、年內變化大,再加上局部污染,水資源更加緊缺。如果不從節水著手,再建多少水廠、打多少水井都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用水需要。因此,要在全社會尤其是人口較為集中的企業、機關、學校、社區進行經常性的水資源警示教育及節水知識宣傳活動。要使公眾深刻認識到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面臨的危機,使水危機的意識深入人心,切實增強水憂患意識,激發節約用水的內在動力,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節水氛圍。
二是強化水資源紅線管理。市政府已經劃定了全市各地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污能力“三條紅線”管理控制指標,并對當地政府的主要負責人實施嚴格的考核和問責制度。到2030年,駐馬店市用水總量不超過1.403億立方米。這實際上是水資源開發利用的一個底線,一旦突破這樣的底線,經濟社會發展就要受損,生態環境就要受到嚴重影響。在“三條紅線”指標的剛性約束下,要完善和細化用水總量的控制制度、取水許可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水資源論證制度、計劃用水制度、水功能區管理制度等各項制度的具體內容和要求,使得每一項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節約保護的行為都有章可循。對取用水總量已經達到或者超過控制指標的地區,要暫停審批建設項目的新增取水;對于取水總量接近控制指標的地區,要限制審批新增取水。
三是強化節水技術改造。近10年來,我市農業用水占我市總用水量的大頭,農業灌溉過程中半數以上在中途滲漏,采用漫灌又多浪費30~35%。在農業節水方面,要大力發展管道輸水、噴灌、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實施節水改造工程,從傳統的粗放型灌溉農業轉變為節水高效的現代灌溉農業。同時,要根據不同作物的需水特征和當地水資源條件,調整作物布局,優化種植結構。
工業生產也是用水大戶。目前,部分地區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大,部分企業的用水都在一次利用后作為廢水排放,提高工業用水效率還有較大潛力。降低工業用水量,一要加強工業節水技術改造,爭取少用水,二要循環用水,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要落實節水設施“三同時”制度,淘汰高耗水、低產值企業。
城市生活用水中,大量因為跑、冒、滴、漏而白白損失。許多城市自來水管道老化,每年管道漏損的水量占自來水管網供水的20%左右。在城市節水方面,重點是加強城市供水管網技術改造,減少“跑、冒、滴、漏”,推廣節水設施、節水技術、節水器具,開展節水型單位、社區、企業示范創建工作。積極引導污水處理回用、雨洪資源開發利用。
節水不是限制用水,更不是不讓用水。節水是合理配置水資源,讓人們更加合理地用水,科學、高效地用水,不隨意地浪費水。就目前水資源的浪費情況來說,運用今天的技術和方法,農業可以減少10%-50%的需水,工業可以減少40%-90%的需水,城市減少30%需水,都絲毫不會影響經濟發展和生活質量。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人類的生存發展一時一刻也離不了水,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將是人類永恒的話題。解決日益迫切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實現水資源高效利用和有效保護,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讓我們攜起手來,從節約一滴水做起,用實際行動,為子孫后代留下珍貴的水資源,守護住我們的生命源泉。 (尹媛媛)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