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鄉小香菇帶來大財富
摘要:做成大產業 奔上致富路老河鄉小香菇帶來大財富本報訊 (通訊員 米 山 邵立清)日前,筆者走進驛城區老河鄉老關莊村三戶莊,看到這個村莊里有很多菇棚。菇棚內一排排擺放整
做成大產業 奔上致富路
老河鄉小香菇帶來大財富
本報訊 (通訊員 米 山 邵立清)日前,筆者走進驛城區老河鄉老關莊村三戶莊,看到這個村莊里有很多菇棚。菇棚內一排排擺放整齊的菌棒上長著肥厚、鮮嫩的香菇,猶如一把把重疊的小傘,煞是可愛。
“我們把這種香菇叫做云朵菇。”村民張宏吉在自家菇棚內一邊采摘香菇,一邊告訴筆者,今年的香菇長勢喜人,吸引了很多外地客商前來訂貨,生意好得很,俗稱“老河香菇甲天下,種植基地三戶莊”。
“27座菇棚,2萬多袋香菇,一個棚按8000元算,收入相當可觀。”張宏吉的丈夫譚坡興奮地說。
“今年的香菇價錢這么好,明年俺村的香菇種植面積還要增加。”村民魏祖顯說。
筆者了解到,該村共有36戶村民,家家種植香菇,最多的一戶有40多座菇棚,全村有1000多座菇棚,村民靠種植香菇走上了富裕路。
“香菇成色好,賣上了好價錢。香菇豐收了,菇農們心里高興。”村民魏川峰說,眼下正是香菇采摘上市的季節,附近村莊的村民每天都會過來幫忙。筆者看到,雖然天氣寒冷,可是三戶莊的一座座菇棚內,村民們正在忙碌著采摘香菇,一番熱鬧景象。
“現在村里有38輛轎車,21戶村民在市區買了房。”譚坡說。
筆者看到,拉香菇的車輛不時在村里進進出出。
“香港、臺灣的人都來俺村訂購香菇。”譚坡告訴筆者,有個臺灣老板第一次到三戶莊時,見到這么多漂亮的香菇,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直不停地問他:“這香菇比宣傳畫上還美,是真的香菇嗎?”據村民們介紹,該村種植香菇有近20年的歷史,因氣候適宜,種植的香菇要比別的村漂亮得多,所以,很多外地客商來到三戶莊買香菇。
類似于三戶莊香菇種植基地情況的在老河鄉比比皆是。香菇種植產業,作為一個農民脫貧致富的載體,自推行以來,一直受到老河鄉黨委、鄉政府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近年來,老河鄉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香菇產業,帶動農民增收,全鄉年均種植香菇1000多萬袋,年產值2億多元。對于有種植香菇意愿的貧困戶,鄉政府前期免費為其提供菌種并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同時,為村民協調小額貸款擔保,為香菇種植基地改善水、電等基礎設施。由于老河鄉地處山區,交通條件差,香菇的運輸成為香菇產業發展的一個制約因素。近兩年,為了改善這一情況,老河鄉協調扶貧部門投資1000多萬元,為香菇種植基地修建了10多條水泥路。為了讓香菇做成大產業,老河鄉在全鄉范圍內成立了8個香菇種植合作社,對菇農進行技術指導和產品銷售幫助。在一系列政策引導激勵下,現在全鄉種植的香菇已經不再單單的面向河南地區了,更多的已經走出了中原,銷往全國各地。
據老河鄉主要負責人介紹,下一步該鄉要建設外商投資的香菇深加工基地,圍繞香菇種植做大文章,對香菇進行深加工;對香菇廢料菌種菌袋進行廢物利用,變廢為寶,進一步推動香菇產業鏈的完善和發展。
看著長勢喜人的香菇,菇農們樂開了懷。 通訊員 米 山 攝
菇農們正在將菌袋上架。 通訊員 米 山 攝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