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陽農民馬國發和他的泥塑作品
摘要:泌陽農民馬國發和他的泥塑作品 □晚報記者 張廣智 通訊員 鄧敏 周豫琳 文/圖馬國發與兒子在一起. 幸福晚年. 童年. 天倫之樂. 壽星. 世界真美好. 天真無邪. 象河泥人馬
泌陽農民馬國發和他的泥塑作品
□晚報記者 張廣智 通訊員 鄧敏 周豫琳 文/圖
馬國發與兒子在一起.
幸福晚年.
童年.
天倫之樂.
壽星.
世界真美好.
天真無邪.
象河泥人馬傳人馬國發一家人.
“做泥塑是俺家祖傳的技藝,俺打算把泥塑作品做得越來越精,讓更多的人欣賞和了解泥塑,讓泥塑手藝發揚光大。”
馬國發今年42歲,是泌陽縣象河鄉槐樹李村農民,被人們譽為“農民泥塑藝術家”。
馬國發的父親是一名泥塑愛好者,耳濡目染,馬國發從小就喜歡玩泥巴。他8歲時就能捏出泥狗、泥豬等小動物。高中畢業后,他回到家鄉務農。整天面朝黃土背朝天在地里勞作的馬國發,又想起父親用泥巴捏出的許多小雞、小狗逗小孩子玩。于是,他心中生出無限的想象:一塊沒有生命的泥巴,能捏出富有生命的小動物,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自己何不學習做泥塑?這個美好的想法,成了他從事泥塑事業不竭的動力。從此,他一邊參加勞動,一邊學習捏泥塑。
家鄉的土全是黃膠泥,黏度較大,非常適應捏泥塑。馬國發就從村邊的地里挖出黃膠泥,開始捏泥人。剛開始因為沒有美學理論,捏出的泥人沒有美感,不但不協調,也不形象,比較難看。他想,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何況泥塑藝術呢。他沒有因此而氣餒,反而更加努力。他暗自下定決心,非得做出好的泥塑作品不可。為了提高創作水平,馬國發專門到駐馬店市區的書店買來素描、雕刻、泥塑等書籍,在放牛時、在床榻上仔細研讀,認真琢磨。
功夫不負有心人。馬國發靠著對泥塑藝術的執著追求,全身心地沉醉在藝術的海洋里,孜孜不倦,刻苦鉆研。漸漸地,他的泥塑技藝越來越嫻熟、高超,捏出來的人物越來越形象、逼真、美觀,也越來越受人們喜愛。
馬國發憑著自己煉就的泥塑技藝,創作出一套十二生肖泥塑工藝品,被新加坡一位收藏家高價買走。后來,他創作的高大的佛像、楊貴妃和唐明皇等一系列泥塑作品,均被國外的收藏家買走。
2010年,泌陽縣文化系統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把馬國發的泥塑技藝列在其中,命名為“象河馬氏泥塑”。從此,歷年的盤古節上,馬國發受邀在廟會上表演泥塑技藝。一塊泥巴在他靈巧的手里變成活靈活現的人物,讓許多游客嘖嘖稱贊。馬國發的泥塑作品風格不拘細節,力求傳神。尤其是其塑造的各年齡段的笑臉,大膽夸張,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得到了人們的認可。他創作的《農民》、《花季少女》、《笑看人間》、《凝思》等泥塑作品,先后在全省文化產業博覽會、全國農洽會等大型活動上展出,深受好評。
記者注意到,馬國發的家庭和諧美滿。在他進行泥塑創作時,他的妻子常常陪伴在他身邊,幫他打下手。談起當初的戀情,馬國發說自己對泥塑的執著追求是架起他和妻子美好戀情的橋梁。如今他的一雙兒女均在上學,他們對父親的泥塑產生極大的興趣,完成作業之后也跟著父親學捏泥塑,與父親一起在藝術的海洋里徜徉,品味藝術帶來的美好享受。
面對未來,馬國發對記者說:“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今后在泥塑創作中,我將進一步擴大視野,反映時代發展新面貌,為傳統的民間泥塑藝術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責任編輯:ly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