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息存款陷阱”牽出內鬼 賬號存單皆偽造
摘要: 原標題:“高息存款陷阱”牽出銀行內鬼 從賬號到存單都是偽造 本報訊(記者 程婕)如果有人許諾高息存款,而且打保票說存在銀行里很安全,您一定要警惕自己遇
原標題:“高息存款陷阱”牽出銀行內鬼 從賬號到存單都是偽造
本報訊(記者 程婕)如果有人許諾高息存款,而且打保票說存在銀行里很安全,您一定要警惕自己遇到了騙子。近日,22位儲戶在山東濱州某銀行的1.5億元存款不翼而飛。該銀行已有兩名工作人員被警方控制,涉嫌偽造金融票證罪。
從賬號到存單都是偽造
2014年5月8日,浙江紹興的顧先生在山東省農村信用社某支行柜臺存款500萬元,定期一年。今年存款到期后,他從紹興再到山東該銀行柜臺取款。結果被告知,從賬號到存單都是偽造的。工作人員表示,單據上的經辦人確有其人,但章不對。
像顧先生這樣被騙的儲戶還有21位,總共被騙1.5億元。除紹興以外,杭州、臺州等地都有儲戶成了受害者。這些浙江的儲戶之所以要跑到山東的銀行辦理定期存款,是因為有中介告訴他們,這家銀行除銀行規定利息外,還能額外得到高息,就是業內常說的“貼息存款”。
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這起案件中大部分資金都流向濱州一家企業,而這家企業資金鏈斷了,所以無法支付這些儲戶的本息。經調查,這22名儲戶的存款原來承諾的貼息利率高達13%,并且當場支付;儲戶都被要求簽署一份“承諾書”,承諾一年內不提前支取、不查詢賬戶等。
不法分子往往打銀行幌子
從公開報道看,這類高息存款引發的詐騙案時有發生。比如今年5月,一些客戶在石家莊地區某大行國有銀行網點的大額存款也不翼而飛。據了解,這些案件也是不法分子以高息為誘餌詐騙客戶資金的。在其中的一起案件中,社會人員高某、孫某向客戶余某許諾給予8%的貼息,由高某陪同余某到石家莊某支行隨機排號辦理了300萬元定期存款業務,并開通了網銀、申領了U盾。此后,這筆定期存款通過余某本人U盾轉為活期存款后分4筆被轉出,其中24萬元轉給了余某自己,54萬元分別轉給了高某、孫某。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一些地方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案件多發,而且在此類案件中不法分子往往打著銀行的幌子,以“高息”為誘餌,編造謊言騙取客戶資金。對此,他提請客戶不要相信所謂“熟人”的蠱惑和各類非法存款中介關于“高息”的虛假宣傳。根據法律法規,銀行不可能給予客戶超出正規利息的收益。同時,客戶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U盾和密碼,避免上當受騙。
銀行員工和騙子合謀、內外勾結
一些大額高息存款詐騙案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有銀行員工和騙子合謀,內外勾結。不法分子利用銀行工作人員的特殊身份,給受害人營造了一個在銀行存款的安全假象。比如近期一起發生在杭州的案例。自2010年起,在犯罪嫌疑人李某指使下,某國有大行員工陸某及其同伙以可辦理高息存款為由,誘使客戶交出銀行卡、密碼、身份證,并偽造銀行承諾函,吸收儲戶資金。目前,四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刑事拘留。登記被騙的儲戶已超過100人。
2014年初,杭州聯合銀行42位儲戶總計9505萬元存款“不翼而飛”。后經警方查明,犯罪團伙收買了銀行的工作人員祝某,儲戶在柜臺存錢時,在輸入密碼時被誤導,資金被存入后立即被轉到其他賬戶上。
因此也有銀行業內人士建議銀行應該完善內部管理流程,特別需要通過后臺監控,對一些異動賬戶進行數據分析,對柜臺可疑狀況及時進行調查,防止出現一兩個人就能擅自完成客戶轉賬的情況。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