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均收益率跌破5% 部分產品提前終止
摘要:銀行理財平均收益率跌破5% 部分產品提前終止 存款利率一降再降,高收益產品愈來愈少。臨近年末,預期中的銀行攬儲大幅度提高理財產品收益卻遲遲未現,相對的是銀行理
銀行理財平均收益率跌破5% 部分產品提前終止
存款利率一降再降,高收益產品愈來愈少。臨近年末,預期中的銀行攬儲大幅度提高理財產品收益卻遲遲未現,相對的是銀行理財品平均收益率跌破5%。相比之下,一些P2P、保險等互聯網理財品收益率卻節節高升。對于老百姓而言,又該如何站上投資風口,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呢?
□事件
部分銀行理財品提前終止
據銀率網數據庫統計,截至2015年11月30日,今年累計有77款銀行理財產品提前終止。從歷史數據看,在2011年至2014年同期,出現提前終止的銀行理財產品僅分別為33只、44只、55只和38只,都及不上今年的水平。
據了解,銀行提前終止理財產品,是指銀行單方面在理財產品尚未到期時,向投資者返還本金和相應收益。在實際操作中,提前終止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會按照預期收益率計算,但由于理財天數縮短,投資者實際獲得的收益會相應減少。
理財類產品提前終止的情況在今年非常常見。近期,多家銀行都發出關于理財類產品提前終止的通知,其中不僅有股份制的商業銀行,也有幾家國有大型銀行。
銀率網理財分析師閆自杰告訴記者:“隨著利率下行,部分優質企業較容易從市場上找到成本更低的資金去置換之前成本較高的債務,企業提前還款后,相應的銀行理財產品計劃被迫終止。此外,個別銀行披露其理財產品的提前終止與股市的非理性調整有一定關系。”
對于投資者而言,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處于下行通道,高收益產品數量越來越少,之前投資的高收益長周期理財產品如果提前到期的話,很難再找到那么高收益的理財產品。
一位銀行業內人士指出,“非標資產”的產品提前終止,都是投資項目的借款企業提前還款。在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資金成本降低,相比之下,企業更早發生過融資的財務成本偏高,提前還款動力較大。
部分理財產品出現提前終止情況,是否意味著資金面總體寬松?北京銀聯信銀行業分析師鐘加勇、寇宇飛對京華時報記者表示:“部分理財產品出現提前終止情況確實與資金面的總體寬松有關,個別銀行不太缺錢,亦無需過多的資金在其資產池內運作,于是選擇提前終止。
此外企業的融資成本也隨之下行,融資企業很容易在市場上找到更為廉價的資金完成債務置換。由于融資企業提前還款,銀行也不得不提前兌付理財產品收益。”
□市場
銀行理財平均收益率跌破5%
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繼續下滑已是不爭的事實。根據普益財富最近一期銀行理財周報顯示,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已經下降至4.42%,收益率超過6%的產品幾乎已在市場上絕跡。
銀率網的10月統計數據顯示,10月人民幣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5%,較上月下降0.13個百分點。其中,預期收益率超5%的產品發行量較上月減少577款,占比降至23%。另有20%的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在4%以下,只有2%的預期年化收益率超過6%。
一位國有大行相關人士告訴京華時報記者:“連續降息,銀行理財品收益率太低,我們已經不太敢宣傳自己的理財品,和股市、P2P等產品相比較,實在沒有什么優勢。”
閆自杰認為,從銀率網統計數據來看,今年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整體上呈下行趨勢,尤其是三季度以來,下行趨勢較為明顯。隨著IPO重啟和年底到來,市場的資金面會有一定程度的收緊,預計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走勢會漸趨平穩,在春節前后或會出現小幅反彈。
記者注意到,目前比較受投資者歡迎的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有兩類,一是中小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尤其是部分城商行的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表現搶眼,因此受到市場青睞。另一類則是中短期理財產品,雖然長期理財產品收益更高,但流動性太差,不能提前贖回或轉讓,因此投資者更傾向于購買中短期產品。
□影響
P2P收益率相對惹眼
受銀行理財“寒冬”影響,再加上股市、基金等理財方式的收益不穩定,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轉崗”,紛紛投向新興的P2P網貸。據統計,截止到11月底,P2P網貸行業的綜合利率為12.25%,完全可以滿足絕大部分人的理財投資需求。除了高收益,P2P網貸低門檻、體驗佳、操作靈活等特點也成為越來越多投資人追捧的理由。
對于當前P2P理財方式備受關注的原因,有理財規劃師指出,傳統理財的門檻通常是五萬起,一般工薪家庭很難能選擇到合適的理財產品,但P2P網貸的出現打破了這種限制,十元百元都可以在P2P進行理財。此外,當前的理財產品中,銀行理財年化收益4%-6%,“寶寶類”產品已經跌到2%-3%,而P2P網貸收益雖然也有下降,但依舊有8%-14%的高收益,低門檻和高收益是P2P網貸受投資人追捧的主要原因。
不過,對于投資者而言,除了關注平臺的合理收益率外,更要重點關注平臺的安全性,應以口碑好、項目優質、實力背景強的平臺為首選。可以圍繞著平臺的股東背景、注冊資金、項目來源、還款保障、用戶評價,甚至是媒體報道、網站設計等,這些都可以構成平臺的硬實力。
寇宇飛指出,從一個人的整體資產配置來看,相比于銀行理財和其他固定收益投資,P2P的投資風險更高、收益也更高。其風險取決于一系列的因素,諸如理財平臺的信譽、背景以及對風險的把控能力。由于每個人的風險偏好不同,同一個人在不同階段的風險偏好也不同。“總體來說,理財者需要做到分離投資以降低風險,P2P占理財比例不該超越其總資產的10%,并且對于收益率過高的P2P理財產品,投資者一定要做到全面了解、謹慎投資以避免蒙受不必要的損失。”
洪弘提醒投資者,在尋求高息理財產品時一定要注意平臺的安全性,選擇規范運作、背景雄厚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進行投資。盡管P2P理財方式是可以彌補傳統金融理財產品的不足,讓老百姓的理財投資門檻更低、收益更高,但當前P2P處于大浪淘沙的階段,理財投資客應適當控制風險,合理配置,分散投資,以安全穩健為首任。
□展望
銀行理財品“翹尾”現象難現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11月中旬開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跌幅收窄,有漸趨平穩之勢。雖然由于年末效應以及IPO重啟,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小幅反彈,但預計年底銀行大幅提高理財產品收益的可能性不大,年末翹尾效應現象難現。
北京銀聯信分析師寇宇飛表示,打新和年末效應的影響會貫穿整個12月,銀行理財收益整體上會保持目前走勢并趨于穩定。一方面臨近年底,銀行傳統上展開攬儲大戰,雖然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指標納入考核已經一年有余,但在半年度和年度這種重要節點上,各銀行之間還是會進行存款爭奪。另一方面,與市場資金面在近期有所收緊有一定關系,IPO闊別四個多月后重啟,首批10只新股延續預繳款模式,網上網下累計凍結資金高達2.46萬億元,這對市場的短期流動性還是造成了一定影響。
挖財理財運營總監洪弘認為:臨近年末,資金面確實存在季節性趨緊壓力,從歷史上看,往年年底由于企業資金回籠,銀行“惜貸”往往會造成市場資金面偏緊的局面,從而導致短期利率上行的情況出現。但是今年以來,伴隨著央行的不斷降息,銀行理財業務預期收益率不斷下降,大不如前。
他表示,在這個大背景下,銀行在年末靠高收益理財產品攬儲的景象已蕩然無存,其理財產品收益率呈連續下降趨勢。同時,央行連續降準、降息,市場資金面不斷寬松,部分銀行的理財產品出現了提前終止的情況。目前來看,未來利率下行趨勢明確,提前終止潮可能還會延續。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仍有進一步下行空間。
此外,以往年末銀行會推出高收益理財產品,吸引資金,一些銀行在元旦及春節前夕會發售“節假日專屬”理財產品。北京銀聯信銀行業觀察家鐘加勇表示,投資者年末選擇銀行理財產品進行投資配置時,如果選擇中短期產品,大可不必期待收益走高。而對于偏愛中長期產品的投資者,如果想搏一搏年末的高收益,建議可將資金購買成一些贖回后能及時到賬的產品,同時多關注相關的高收益產品,達到心理預期就及時出手。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