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類人最易缺乏蛋白質
摘要:四類人最易缺乏蛋白質 補充要重“量”也要重“質”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中國人的膳食結構也在發生變化,許多人認為最好的膳食就能達到營養均衡的效
四類人最易缺乏蛋白質 補充要重“量”也要重“質”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中國人的膳食結構也在發生變化,許多人認為最好的膳食就能達到營養均衡的效果,殊不知吃得好不一定能吃出健康。北京醫院營養科主任孫明曉教授表示,健康需要做到營養均衡,而蛋白質不足是國人常見的營養問題。
國人蛋白質普遍缺乏
根據《中國預防醫學雜志》發布的“1989-2009年中國九省(區)18-45歲居民膳食蛋白質攝入狀況及變化趨勢”數據顯示:我國居民膳食蛋白質攝入狀況呈明顯下降趨勢。
孫明曉教授強調,隨著年齡的成長蛋白的需求量會逐漸增加。在國內老年人、妊娠期女性、圍手術期人群和部分疾病患者這四類人群最易缺乏蛋白質。
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衰退,吸收能力降低、對食用高蛋白食物興趣降低;以蔬菜、米面等低蛋白食物為主的飲食習慣;慢性疾病增加機體營養消耗,低蛋白血癥發病率升高、藥物副作用等問題都是造成老年人蛋白質缺乏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會患上“少肌癥”,蛋白質缺乏將促使該疾病的惡化,減少老年人的壽命,少肌癥也被列為死亡的第六大因素。
女性在懷孕的早中晚期和哺乳期對蛋白質的需求量較大,但根據中國人的傳統習慣會在懷孕和月子期間大量攝入高脂、高膽固醇食物,優質蛋白攝入不足,易導致營養攝入不均衡,更會增加妊娠性疾病(妊娠糖尿病、高血壓等)和巨大兒的風險。
圍手術期患者在手術全過程中蛋白質的分解會加速,術后傷口愈合需要更多的高質量蛋白質,患者的蛋白質需求量會在短時間內急劇增加。手術后身體處于應激狀態,每日需保證1.5g/kg的蛋白攝入才能有效限制氮的丟失(B級),相當于60公斤重患者每天需補充90克蛋白質。
肝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也是蛋白質缺乏的高危人群。肝臟是合成血漿中蛋白的器官,血液蛋白水平降低會患低蛋白血癥,增加心衰、死亡的風險。而長期嚴格控制飲食的糖尿病患者不得不拒絕肉、蛋等優質蛋白的攝入。
補充蛋白質
重“量”也要重“質”
孫教授提醒,處于疾病狀態、生長發育時期、特殊生理期以及特殊年齡的人群應到醫院門診進行正規的營養診斷來確定人體是否缺少蛋白質,并根據診斷結果來制定營養補充計劃。
蛋白質的補充,除了夠量更需優質。優質蛋白的定義在于其中的氨基酸種類包含了人體所需的所有必須氨基酸,必須氨基酸為人體必要同時又無法自身合成的一種氨基酸,因此需通過額外攝入補充。從這一點來說,乳清蛋白能更好地補充人體所需的優質蛋白。乳清蛋白主要來源于牛奶,但在牛奶中的含量非常少,僅為0.7%。從牛奶中提取出來的乳清蛋白粉含有高純度的乳清蛋白質,更有利于對優質蛋白的補充。
北京晨報記者 孔瑤瑤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北京晨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