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一帶一路”,多省市推動中醫藥走出去
摘要: 新華網北京12月1日電(晏珊)由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國際交流與合作分會主辦的“首屆中醫藥的國際化論壇”近日在京舉行。云南、甘肅、湖南、四川、福建五省市相關
新華網北京12月1日電(晏珊)由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國際交流與合作分會主辦的“首屆中醫藥的國際化論壇”近日在京舉行。云南、甘肅、湖南、四川、福建五省市相關專家代表齊聚現場,圍爐論醫,為中醫藥國際化道路積極建言獻策。
云南:構建湄公河區域傳統醫藥交流網絡
云南省是中醫藥和民族醫藥大省,具有豐富的中草藥資源,素有“植物王國”、“藥材之鄉”的美譽,藥材種植資源居全國之首。與此同時,還有彝族、佤族、藏族等眾多少數民族醫藥。
云南省衛生廳副廳長、云南省中醫管理局局長、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國際交流與合作分會副會長鄭進表示,推動云南傳統醫藥的發展不僅要“走出去”,實現傳統醫藥與整個湄公河流域其他民族傳統醫藥的互聯互通,還要把人才和資源“引進來”,提升傳統醫藥的核心競爭力。
據悉,2006年,泰國清萊皇家大學傳弘醫藥學院與西雙版納州傣醫藥研究所合作,建立起了首個民族醫藥交流平臺。在此基礎上,中國、泰國、緬甸、老撾、柬埔寨、越南6國傳統醫學學術研究機構共同發起了湄公河次區域傳統醫藥交流會,并分別于2007年、2008年和2010年在泰國和西雙版納召開會議,推動了各地民族醫藥的創新發展。
作為全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民族醫藥衛生人才匱乏,是制約云南民族醫藥發展的另一大障礙。鄭進認為,人才隊伍建設是民族醫藥繼承創新的關鍵環節,很多民族醫藥如傣醫,由于找不到相應的醫學人才,仍處于未被開發的狀態,甚至幾近失傳。“加大湄公河次區域傳統醫藥合作,不僅可以把稀缺人才從各國‘引進來’,幫助我們培養更多的民族醫藥繼承人才,還可以充分利用東南亞中藥資源。”鄭進說。
隨著中醫藥產業的發展,國內多種野生中藥材瀕臨滅絕,比如沖蔞,但是在緬甸,老撾這些資源還相當豐富。“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土地、人力資源,開展規模化種植,這對于完善我國中藥材分布儲量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鄭進說。
甘肅:借“一帶一路”打造中醫外交“黃金帶”
甘肅省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和商埠重地,是承東啟西、聯通南北的樞紐地帶和物資集散地,也是中國通向中西亞以及歐洲的重要戰略通道。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甘肅不斷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將“中醫外交”納入重塑古絲綢之路“黃金通道”的戰略中,推動中醫藥國際化發展。
“甘肅中藥材資源豐富、中醫藥文化深厚,中醫藥發展基礎良好。”甘肅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黨組成員、甘肅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甘培尚表示,甘肅還先后被確定為全國唯一中醫藥綜合改革發展試點示范省、隴東南國家中醫藥養生旅游保健創新區、中烏和中吉中醫藥合作執行省份、中醫藥服務貿易試點省,這表明甘肅完全具備了對外開放發展中醫藥的條件,且優勢突出。同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醫藥衛生事業發展滯后,投入不足,中醫藥簡便廉價的特點切合他們的經濟發展現狀,在這些國家,發展中醫藥一定有市場。特別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中國毗鄰,雙方歷史文化、生活習慣和疾病譜較為接近,中醫藥容易被接受。
近年來,甘肅中醫走出國門、建學院、開門診、傳播中醫文化,并與烏克蘭、吉爾吉斯斯坦、摩爾多瓦、俄羅斯、匈牙利、馬達加斯加、韓國等國20多個國家建立了合作關系,除了推廣中醫藥外,還在中醫養生旅游、中藥材出口、臨床研究合作、人才交流、毛發移植、整形美容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甘培尚同時也指出,缺乏復合型中醫國際人才仍是制約甘肅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的一大瓶頸,“語言是推進中醫藥國際化交流的一大障礙,因此急需培養復合型國際人才。”
湖南:開建海外醫院
湖南省位于長江中游江南地區,植物種類多樣,群種豐富,是我國中草藥資源第二大省區。隨著“中醫熱”的推廣,湖南中醫國際化發展也在步入“快車道”。
“我省在推進中醫藥進程中遵從‘三項原則’:第一、擇優發展、注重實效;第二、政府牽頭,市場導向;第三、弘揚特色,搭建文化交流橋梁。”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辦主任、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國際交流與合作分會副會長陳棟才指出,在海外建立醫療機構是推動中醫藥國際化的一個重要模式,它既可以充分統籌當地經濟、醫療資源,又可以讓外國人更好地了解中醫。
據了解,湖南中醫藥大學已攜手德國丁克爾斯比爾市開設海外醫院中醫診室,以解決當地民眾中醫治療養生難題,該診室擬于2016年建成。此外,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與韓國、巴基斯坦、意大利均簽署合作協議,進一步推進中醫藥國際化進程。
四川:苦練“內功”躋身國際市場
從都江堰的川芎,到雙流的川郁金,再到阿壩的川貝母,中江的川丹參,綿陽的川麥冬……四川省素有“中醫之鄉,中藥之庫”的美稱。
近年來,作為傳統中醫藥大省的四川,全力實施“名藥戰略”,積極建立中藥材繁育和品種培育基地,并著力加強以川產道地藥材、大宗藥材的規范化種植示范基地建設,使越來越多的道地藥材進軍國際市場。
“中醫藥躋身國際市場,還需苦練‘內功’。”四川省中醫藥大學醫院管理會主任鐘森表示,中藥“一抓一大把,一熬一大鍋,一喝一大碗”,中藥湯藥又黑又苦不僅難以下咽,還服用不方便,很難在國際市場上得到認可和歡迎。盡管出現了“像喝咖啡一樣藥企業”的中藥新劑型,但大多數中藥還沒有借助現代科技給病人提供便利,這與我國中醫藥成果轉化率偏低不無關系,大量的中醫藥臨床或基礎理論研究與解決臨床關鍵問題脫節。
因此,鐘森建議,中醫藥國際化的發展離不開借助現代科技苦練“內功”,只有先在國內市場做大做強,才有走向世界的底氣和實力。
福建:多項舉措扶持中醫藥發展
福建的中醫藥歷史悠久,珍貴藥材資源豐富,發展中醫藥具有獨特優勢。
“我們要保持和發揚中醫藥傳統優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動中醫藥事業傳承與創新,促進福建中醫藥事業科學協調發展。”福建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國際交流與合作分會副會長阮詩瑋表示,近年來,福建省在深化醫改、推進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加強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均推出多項舉措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
阮詩瑋介紹,第一在推動“三醫聯動”和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中,根據中醫院特點實行差別化的財政投入、人事薪酬和績效考核等政策;發揮中醫藥在慢性病診治和康復方面的優勢,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成本相對較低、療效相對較好的中醫藥診療服務,推動實施差別化的醫保支付政策,引導患者在基層首診和康復治療。
第二,加強縣級中醫醫院標準化建設,推進中醫重點??平ㄔO,加強綜合醫院、??漆t院和婦幼保健機構的中醫臨床科室和中藥房建設,全面提升縣級公立醫院的中醫藥綜合能力和水平。
第三,加強中醫藥文化惠民,發揮中醫藥在閩臺交流合作和“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區位優勢,加強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加快推動中醫藥走出去。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新華健康)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