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生命的本真
摘要: 詮釋生命的本真——李佩甫《生命冊》人物蟲嫂簡析□ 陳宏賓 李佩甫(資料圖片)生命的偉大在于真,一種真實的存在。哪怕這種存在很卑微,哪怕它在黑暗里發出
詮釋生命的本真
——李佩甫《生命冊》人物蟲嫂簡析
□ 陳宏賓
李佩甫(資料圖片)
生命的偉大在于真,一種真實的存在。哪怕這種存在很卑微,哪怕它在黑暗里發出一丁兒點喘息,就足以證明生命的價值。無論植物、動物或者是人,不管身處怎樣的環境,他就追求一個目標——活著。
李佩甫的《生命冊》塑造了許多形象鮮明的人物。讀罷掩卷沉思,蟲嫂的形象深深地印在腦海中。
蟲嫂的出現,給無梁村村民一個“快樂的符號”。正是這個“快樂的符號”,用她獨有的人生軌跡,經歷了酸甜苦辣,演繹出鄉村純樸感人的故事。故事讓人流淚,讓人反思。
作者對蟲嫂形象的描述不惜筆墨,用了“袖珍、一個孩子、一只小羊、開心果、刺猬、蟲兒、童話、鹽、魔、小人國、拐家……”這些詞語注定這是一個有故事的女人,一個充滿味道的形象,時時吊著讀者的胃口去品讀。
單說這“鹽”。書上說:“于是蟲嫂就成了人們日子里的鹽。日子很苦,人們還是笑嘻嘻的,有鹽。”大家都知道,百味出自鹽,有了鹽,即便是不好吃的東西好吃了,這說明鹽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作者把蟲嫂寫成“鹽”,給村民們帶來味道,足見當時鄉村文化生活的蒼白。蟲嫂的鹽味是建立在“偷”的基礎上,人們在拿她的行為取樂。
回娘家沒有了禮物就去偷五穗嫩玉米,而后是偷茄子、辣椒、谷子、芝麻、紅薯,偷場里的黃豆、綠豆、黑豆……只要是地里有的東西,她都要去偷,偷成了她的一種生活習慣。為什么偷呢?細細讀來,為生活、為生命,為活著。蟲嫂她家五口人,男人老拐身有殘疾,三個孩子是吃貨,就她可以勞動,只能頂半個勞力,遠遠滿足不了生活的需求。沒有了食物,生命何談延續?為了這,她才沒日沒夜去偷,被村里人抓著了,她會說,娃餓了。再被抓住了,還是那句話,娃餓了。沒有辯解,沒有求饒,家窮,男人無法下地干活,每天一開門的幾張嘴要填飽,蟲嫂不偷,靠什么去養活這幾個生命呢?
豁出去了,蟲嫂什么也不顧,只要孩子能好好活著,蟲嫂不怕斗私批修會,不怕游街,不怕別人的唾沫星子。蟲嫂一顆母愛之心是真實的,哪怕自己天天遭受村民的白眼、詆毀、謾罵,這一切都無法改變一個農村婦女真實的想法。
蟲嫂喜歡夜晚,夜晚就像是蟲嫂的節日。一到晚上她就異常地興奮,在無邊的田野里,凡是能拿走的,她都拿回家。她的偷盜行為近乎著迷,蟲嫂簡直就是一個魔。試想:什么樣的力量驅使她這樣做?無非一個字:“愛”。一個長相很丑陋的女子,用一種瘋狂的偷盜行為去演繹母愛,這不由得讓我想起我的母親。
兒時家境拮據,依靠母親一個人掙工分養活奶奶和我們姐弟四人,母親的擔子是很沉重。為了生活,為一家子要生存下去,我的母親也曾經偷地里的玉米、紅薯、小麥。雖然當時我們對“偷”這個概念還不是多么理解,但是,有了母親偷來的食物,我們童年的生活沒有受過多大的饑餓。我想,母親這種行為要是放在現在,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出來的。時代造就了這種偷的行為。在貧窮的歲月里,要想讓生命延續,人們會放下尊嚴,放下面子,只有解決了食物問題,生活才能過下去。不光我的母親,不光蟲嫂,我想:我生活的豫中大平原,乃至全國許多個鄉村,都會有蟲嫂一樣的女人。
時代就像一副枷鎖,束縛著人們的思想、言行。生命,總會同時代做頑強地抗爭,雖說這種抗爭有付出,有流血,但他們不會放棄。
蟲嫂在這場抗爭中犧牲了尊嚴、靈魂、犧牲了一個女人最珍貴的東西,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三個孩子好好地活著,別像她一樣“不全活”。一個“不全活”的女人,用“不全活”的行為書寫了“全活”的愛,為孩子、為家庭、為生命。這是何等的偉大!作者之所以通過蟲嫂一系列偷的行為下筆行文,對比更加鮮明,意義更加深刻,更發人深思。那些“全活”的人都在干什么?那些吃人飯拉人屎不做人事的人都在干什么?他們只會找蟲嫂“談話”,欺騙一個“不全活”農村婦女善良的心、善良的身。
《生命冊》對蟲嫂前半部分的描寫,主要集中在一個偷字上。蟲嫂偷東西,那是被生活所逼迫,無非為了一個詞——生命。生命要延續,不偷不中,這種偷是真真實實的,充分體現出一個普通婦女真實的一種情感。偷的東西雖然不值幾個錢,但是偷的東西意義重大。有了這些東西,孩子就可以快樂成長,她付出這一切都值啦!
另一個層面上寫村里的男人們“偷蟲嫂”。利用蟲嫂想得到食物的那顆心去偷蟲嫂的身體,偷蟲嫂的靈魂,并且偷得越來越放肆,明目張膽地去偷。這種“偷”和蟲嫂的“偷”意義截然相反,我把它叫作“落井下石”。借別人的弱點去整治別人,這種行為叫小人行為,見不得人的行為。即便這樣,一個農村弱女子,男人殘疾,孩子幼小,也只能聽天由命,任由他們去偷,反正只要能得到食物,管他呢!作者描寫的這兩種“偷”的行為形成鮮明對比,更彰顯蟲嫂品質本真的另一面,為孩子、為家庭。她自己甘愿卑微地做一條蟲子,茍且活在自己的日子里,活在黑暗中,活在淚水和指責聲里。這種忍受,這種情愛,一般人是做不到的,蟲嫂比那些道貌岸然的人要強一百倍。
我想,這也許是生命本真的客觀性。這種客觀存在是原始的,毫無掩飾的,不會因為地位改變、環境改變、時間改變而改變。白天,陽光讓生命茁壯成長;夜晚,生命同樣會不息抗爭,爭取自己生存的空間,爭取自己生存的條件,哪怕只有一絲希望,她也不會放棄,就如“小蟲兒窩蛋”夜里會說話的一種植物,總是在漆黑的夜晚說話。看上去小身小樣,一旦爆發,就有一種驚天動地的能力,這是一種生存的正能量、生長的正能量、生命的正能量。
一個沒有進過學堂的女人,用自己的忍辱負重,把三個孩子先后送進縣城求學,送他們踏上人生新的征程,蟲嫂在實現著一個夢,一個讓孩子像他們名字一樣的夢,大國、二國、三國,都是為國家。她沒有歇一歇,她把自己也送進縣城。一個低矮的身軀承載著一顆期盼的心,站在校園外,一次次受到兒子同學的嘲笑,一次次看著兒子的白眼,蟲嫂沒有流淚,一直遠遠地站在兒子經常經過的小橋上,等自己心中熟悉的身影。蟲嫂把自己等成一個“地下工作者”。為了兒子的臉面,蟲嫂犧牲了自己的臉面,這種行為在這個世上恐怕只有母親能做到。
改掉了農村偷的行為,蟲嫂在縣城干起收破爛的活,只要掙錢,能陪孩子讀書、生活,她不怕吃苦。是什么讓一個女人改變自己?是生命。她既然給了三個孩子生命,她要讓孩子們活得抬起頭,活得比自己精彩。她和男人老拐在村民眼里低人一等,她認為自己總是活在村民眼皮子低下,各種目光壓得他們無法抬頭,白天無法出門,只有夜里才能笑幾聲,只有夜里才能到田野同小蟲子說說心里話,這樣的生活如今結束了。
不管孩子們怎樣看她,只要孩子們在城里生活好,蟲嫂自己的生活也就陽光起來,陽光無論什么時間都會落在她布滿皺紋的臉上。
一個小女人,靠收破爛養仨大學生,這簡直就是奇跡。對蟲嫂來說,也是一份快樂。生活在快樂中譜寫一曲真實的歌,蟲嫂就是歌里一個簡單的詞語,一個會發光,會發熱,讓人溫暖的詞語。蟲嫂更是一個快樂的音符,她用自己的曲折讓這首歌動聽、感人。
生命,就是因為有了這些正能量,才有了更高的存在價值。
中國有句古話叫“養兒防老”。蟲嫂用尊嚴養活了三個孩子,本想指望能享上他們的清福,哪知自己死后,三個孩子為爭一張存折鬧翻了臉。在金錢面前,親情顯得無力、暗淡,生命失去價值。村民用蟲嫂干干凈凈掙來的錢租了三個哭喪的孝子,體體面面給蟲嫂辦了喪事。
一個生命戛然而止,平靜來,平靜走,經歷了不平靜的人生。已經長眠地下的蟲嫂恐怕看不到孩子們的生活,但蟲嫂給我們留下了一頁精彩。
不要小看任何卑微的東西,一顆小草,能讓春天變綠。一粒種子,會讓生命綻放出光彩。
有一種草,叫“小蟲兒窩蛋”。有一種愛,叫蟲嫂。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