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頭挑子
摘要:張純 俺這兒,把男女之間的一方急切追求、甜言蜜語、厚禮重金、一副狗不得過河的模樣,而另一方冷若冰霜、不為所動的現象喻為“剃頭挑子——一頭熱”或
張純
俺這兒,把男女之間的一方急切追求、甜言蜜語、厚禮重金、一副狗不得過河的模樣,而另一方冷若冰霜、不為所動的現象喻為“剃頭挑子——一頭熱”或者“野地烤紅薯——一面熱”。咱不說男女追求這事兒,但說這一頭熱的“剃頭挑子”,怕是時下年輕人少有人見了。
現在人們理個發即使如我這等年過古稀的老頭兒剃個光頭,都得去理發店。年輕男女愛美,追求時尚,把理發說成“美發”、“做頭發”,那是十分講究的事兒,過去的“剃頭匠”成了理發師、美發師、發型師和種種“師級”的人物,擺弄頭發的工具以及美發染發、護發的膏呀、液呀、波呀,五顏六色、林林總總,讓人目不暇接、頭昏目眩。店面富麗堂皇,店里的理發師們也都跟模特和歌星一樣,讓我這等老朽望而卻步。
這就讓我想起了當年遍及城鄉的剃頭挑子、剃頭匠了。
剃頭挑子,一根扁擔,一頭系住特制的木凳,一頭系著小火爐和放在爐子上的銅盆。木凳二尺多高,凳寬不及半尺,凳面下是五個小抽屜,抽屜上有銅搭吊便于開合,里面放剃頭工具磨刀石、剃頭剪子和一兩塊“洋堿”和“香胰子”。“洋堿”就是肥皂,“香胰子”就是香皂。普通人用“洋堿”,排場人或者小孩用“香胰子”,沒人在乎。抽屜里還放著烙饃、大頭菜、煙末、煙袋、打火石等,那不是為顧客預備的,是剃頭匠游走在鄉間、前不著村后不著店饑餓時食用的,一般情況是在哪兒剃頭在哪兒吃飯,管飯的主顧都不要飯錢,那時候的人都厚道。
剃頭挑子小火爐那頭還豎著一根木桿,上面掛著油光發亮的剃刀布。剃刀布四指寬,尺把長。當剃刀不利時,剃頭匠手指捏著刀把,手腕輕輕抖動,把剃刀在剃刀布上翻來覆去地磨上幾下十幾下。這一刻,剃頭匠十分自得。
用水當然不成問題,給誰剃頭誰就供水,頭剃得光光亮亮然后在銅盆熱水里洗頭洗臉。接下來是刮臉、修面、剪鼻毛,最后掏耳朵,那是剃頭全程中最令人舒服的時刻,就在你朦朧愜意之時,剃頭匠在你雙肩上一拍,輕輕地扶你站起,這便萬事大吉了。
最吃功夫的是給沒滿月的小孩剃頭,胎毛軟、頭皮嫩,又哭又動,剃頭匠可是小心翼翼一點兒不敢大意,就這樣弄不好還會剃出血,那可是要遭孩子的娘及奶奶好一陣數落的。
曾經給我剃過頭的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姓苗的剃頭匠。苗師傅是確山人,聽他說他家原先是城西有名的“大家”,小時候讀過好些年私塾,后來他和他爹都被西山的土匪綁了票,他爹還被撕了票,他也被土匪打殘了腿。流落街頭的他被一位剃頭匠收養干上了這一行。
苗師傅對我說,剃頭匠供奉的祖師爺是太上老君,凳子上的五個銅搭吊既是五行——金、木、水、火、土,又是五律——五、四、工、尺、上,走動起來叮咚作響,與他手中的“響喚”(兩個金屬棒互相摩擦發出聲響)一同起到招引顧客的作用。
苗師傅剃頭挑子上的銅搭吊和“響喚”在大練鋼鐵時被撬走扔進土高爐,打那之后,就再也聽不到那熟悉的音響了。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