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圈里的“獨行俠”
摘要:□蘇弼坤 劉迪 文/圖 劉小柱“我拍的照片不算好,但我愿意為它投入精力。對我來說,拍攝過程帶來的樂趣遠比單純拍出一張好照片多。不過我和其他攝影師不同,我喜歡自
□蘇弼坤 劉迪 文/圖
劉小柱
“我拍的照片不算好,但我愿意為它投入精力。對我來說,拍攝過程帶來的樂趣遠比單純拍出一張好照片多。不過我和其他攝影師不同,我喜歡自己琢磨,一個人帶上相機說走就走。”昨天上午,汝南縣郵政分公司的劉小柱把筆者帶到他的家里。在他不大的臥室里,貼滿了照片,觸目所及都是一些老舊的攝影器材和攝影書籍。劉小柱說,這些都是他近幾年走南闖北留下來的“寶貝”。
劉小柱攝影作品欣賞
玉龍雪山。
南海禪寺。
江南小巷。
父親給的攝影夢
“很早以前我爸是部隊的一名政工干部,在他們那個年代,只有像部隊寫材料的政工干部才能摸到相機。后來我爸轉業回地方工作,但還一直保留著拍照片的習慣。”劉小柱說,他對攝影的情有獨鐘完全是受父親影響,從上學的時候父親就有意無意地教他使用相機。后來,到部隊從軍的他和相機暫時分開了幾年,不過他對攝影的興趣已經在上學時播下了種子。
1987年,劉小柱結束了部隊生活,轉業到當時的汝南縣郵政局工作。回到地方工作后的他總是惦記著父親的那部老海鷗相機。“我爸知道,我對攝影的這份向往是什么時候出現在我心中的。”劉小柱說,“家里沒有人把我的愛好當回事,除了父親,只有他了解我的心思。我瞞著家人用將近一年的工資買了我平生第一臺相機。”
“沒有老師,只靠自己的摸索進行。以前不像現在網絡發達,想學什么可以上網百度,那個時候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看書。”劉小柱說,他和許多沉浸在創作中的攝影師一樣,自從有了第一部相機,就經常購買一些和攝影有關的書籍,從相機使用到照片沖洗,能買的都買,直到現在家里的書柜中還放了近百本攝影書籍。
喜歡說走就走的旅行
“在工作之余的有限時間里,我翻看別人拍的照片、研究相機的使用方法……除了惡補各類攝影知識外,我在裝備上可是花了血本啊。”劉小柱說,從半幅到全幅,他購買了尼康D80、D300,鏡頭配齊了14-24、24-70、70-200廣角、中段、長焦,他甚至還硬著頭皮學PS,為的就是在拍出好片子的基礎上做出一些大片來。
手里有相機的人都喜歡外出,劉小柱也不例外。“我喜歡說走就走的旅行,我自己帶上相機,足矣。”劉小柱說,很多攝影師會扎堆到同一個地方創作,他不喜歡這樣,在朋友的眼里他是個“獨行俠”。不到兩年時間,他獨自一人背著相機跑遍了河南省的18個地市以及國內20多個省、市、自治區。
“在我看來,攝影需要交流,但更需要自己平心靜氣地去感悟。”劉小柱說,這么多年他翻看了不少攝影書籍,也走過不少名山大川,但書上的內容是不變的,景色處處相似,而攝影需要把景物拍出屬于自己的獨特風格。或許自己一個人旅行也是攝影技術有待提高的表現,害怕自己不成熟的思路受到別人的影響而不知道自己該如何拍攝。
保持狀態 繼續創作
這么多年,劉小柱的照片在不少報刊雜志上發表過。他仍然保留“獨行俠”的姿態,始終堅持一個人在第一線拍攝。
“一個真正熱愛攝影的人不應該在屋里模仿大師的作品,而應該在路上,用自己的視角留住一些人、物、事、景。”劉小柱說,現在他要保持狀態,不僅要有一個“說走就走的”好身體,更要有一個堅持創作的好心態,在還能創作的時候,到世界各地轉一轉,拍一些自己想要的照片。
劉小柱說,正是因為自己不是“學院派”的攝影愛好者,所以更需要去親身領會那些獨特的視角,讓自己始終保持創作的狀態,堅持到底。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