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頭李閣老”的故事
摘要:□晚報記者 張廣智 通訊員 陳群紅明朝時,有一位禮部尚書內閣大學士李遜學,字希賢,又叫李文簡。可在他的家鄉上蔡,老百姓都不這樣稱呼他,都管他叫 “鐵頭李閣老
□晚報記者 張廣智 通訊員 陳群紅
明朝時,有一位禮部尚書內閣大學士李遜學,字希賢,又叫李文簡。可在他的家鄉上蔡,老百姓都不這樣稱呼他,都管他叫 “鐵頭李閣老”,這是咋回事?11月18日,上蔡縣知名文化學者、著名作家陳劍鋒向記者講述了其中的緣由。
進京趕考
原來,李文簡小時候,家里日子過得窘迫。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李文簡從記事起就比一般孩子爭氣,跟人家不比吃,不比穿,光比學習。由于他腦袋瓜好使,又愛學習,教他的先生非常喜歡他,經常給他開小灶。李文簡18歲時,一表人才不說,還有著一肚子學問,大伙都夸他是個當官的料。
過了幾年,李文簡要進京趕考,臨走那天,爹、娘和村里的鄉親們一齊送他,都希望李文簡能考中。
李文簡從小生活儉樸,一路上吃飯、睡覺,能省就省。渴了,跟人要口水,或者喝點河水啃點干糧,盡量節省盤纏。可就這樣,剛出河南地界,他身上的錢就花光了。一天,李文簡走著走著,眼瞅著太陽快落山了,為了能在天黑之前找到住處,李文簡抓緊時間往前趕,可不知怎么了,他冷不丁感到一陣心慌,兩眼一黑,膝蓋一軟,跌倒在路邊。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等李文簡睜開眼一看,發現自己躺在一間茅草屋里。再看床前,還站著老兩口和一個姑娘。看到文簡醒了,姑娘忙說:“爹、娘!這后生醒過來啦!”李文簡張了張嘴問:“俺,俺這是咋了?”姑娘紅著臉說:“虧你命大哩!得了夾氣傷寒病倒在路邊,是俺爹進城賣豆腐回來瞅見了,才把你背回來的!”
李文簡欲起身道謝,老頭笑著一按:“你這身板還虛著哩,躺這兒別動。俺問你,你家是哪兒的?”
李文簡沒瞞他,把自個姓啥、叫啥、家住哪里和這次進京趕考都說了一遍。最后,他感動地說:“謝謝您一家救了俺,老人家,俺想問問您的尊姓大名?”
“俺是一個賣豆腐的,也姓李,叫俺豆腐李就中。”并一指旁邊的娘倆:“這是俺老伴劉氏,這是俺閨女翠蘭。”說著又摸了摸李文簡的頭,吩咐翠蘭:“閨女,再熬一碗姜湯。”
“哎!俺這就去熬。”翠蘭害羞地瞟了李文簡一眼,又切姜,又添水,點柴禾熬起了姜湯。
不大工夫,湯熬好了,李老漢親自喂李文簡把姜湯喝下。文簡喝完姜湯,鼻子頭上馬上見汗,身子也不冷了,暖暖的挺舒服。瞅著他們一家人這么照顧自己,李文簡甭提有多感動了。李老漢跟老伴一盤算,文簡的病還沒全好,進京還缺少盤纏,熱心腸的老兩口就把李文簡安置到了磨房里,死活留他再住幾天。這期間,劉氏在家照看文簡,李老漢就和翠蘭一塊進城賣豆腐。每次回來,賣豆腐的錢分文不花,都給李文簡存了起來。
喜結良緣
這天夜里,瞅著屋外的月亮,翠蘭又是疲倦,又覺歡喜,不知怎么了,眼前一直有李文簡的影子。她瞇起眼許了個愿,做了個挺奇怪的夢,咋夢見在自家的磨房里,有一頭大老虎趴在磨眼上睡覺。老虎吼叫一聲,嚇得翠蘭驚醒坐起,一翻身,趕緊把爹娘叫醒,講了這個怪夢。
這老兩口一聽,都“噫”了一聲,說他們一家做的,都是這一個夢。為弄清這個夢咋回事,他們提著燈,悄悄趕到磨房一看,哪有啥大老虎趴在磨上,是李文簡。李老漢見多識廣,回到屋里就說:“老伴,小蘭,俺瞅這孩不簡單,他往后肯定是個貴人。”翠蘭一聽,紅著臉說:“爹,閨女想……”瞅著閨女吭吭哧哧、臉憋得通紅的樣子,老兩口怎么會不懂閨女的心思?李老漢笑著一拍大腿:“閨女放心,你這事爹給他說,不過這是一輩子的大事,人家愿不愿意娶你,爹可不敢打保票。”翠蘭笑著點了點頭。
第二天,李老漢把翠蘭的心事給李文簡提了出來,李文簡一想:像翠蘭這樣漂亮賢惠的大閨女上哪找?忙紅著臉點點頭。一家人一商量,干脆趁熱打鐵,別等了,就讓翠蘭和文簡當天成了親。小兩口恩恩愛愛,別提有多親熱。
不知不覺,又過了7天,李文簡擔心耽擱了考期,提出來要動身進京。一家人舍不得他走,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把李文簡送出去20多里地。
李文簡走后,翠蘭天天等夜夜盼,由春到秋,眼瞅著9個月過去了,仍沒有李文簡的一點消息。李老漢也納悶,猜測說:“弄不好他是沒考上,沒臉見你哩!”劉氏也一個勁兒嘆氣:“唉,興許他當了官變了心哩!”不管爹娘咋說,翠蘭都不相信。沒過幾天,從京城傳來消息,坐了23年皇帝的明憲宗駕崩,新君登基,就是明朝的孝宗皇帝。孝宗皇帝一坐上龍位,頭件事就是下圣旨在民間挑選美女,可憐的翠蘭被抓進皇宮。
再說李文簡進京后,沒費啥勁,一舉中了進士。坐了3個月的翰林院,皇上一瞅他挺能干,一下子又升了會試月考官。沒兩個月,又提拔他做了浙江僉事。由于李文簡為官兩袖清風,愛護老百姓,所以他到哪里哪里的老百姓都夸他。就這樣,不到20年,他的官越當越大,最后一直當到禮部尚書內閣大學士。所以朝野上下,都管他叫“李閣老”。
李文簡頭8年當官,老挪地方,一會去陜西,一會奔山東,一會又去京城,也根本沒時間去接翠蘭一家。等他有空派人去接時,下人回來報信,說沒有這一家人,再找,還是沒有。老家的爹娘又再三催他回去成親,文簡沒辦法,只得再次成親。但是在他內心深處,仍沒忘了前妻翠蘭。
君亂臣妻
在京城里,有名太監姓唐,最服氣李文簡的人品和學問,經常去李文簡府上串門。有一天,姓唐的太監向李文簡求詩,瞅見李文簡不怎么高興,就問是啥原因。李文簡嘆了一口氣,一點沒瞞,就把他和翠蘭的事說了一遍。這太監一聽,低聲說:“李大人,你說的翠蘭俺好像聽說過。”“在哪兒?”“俺說了你可別生氣,俺聽說宮里貴妃娘娘就叫翠蘭。”文簡聽到這兒,簡直如五雷轟頂,差一點沒摔倒。姓唐的太監趕緊勸他:“李大人別急,這事真的假的還不好說,俺再找人摸摸底。”結果,他找到貴妃娘娘的貼身宮女一問,正是翠蘭。
李文簡得知實情,氣得早朝也沒上,呆在府里睡了一天。等醒來一想,心說:萬歲呀萬歲,你如此君亂臣妻,俺還保你有啥用?干脆,這官俺不干了。第二天早朝,李文簡脫去官袍,請求告老返鄉,皇上瞅他挺認真,只得批準他辭官。
臨出京之前,李文簡想了想,夫妻一場,無論如何也得見翠蘭一面。在姓唐太監的幫助下,買通了宮女,趁皇上不在宮里,李文簡跟翠蘭終于又見了面。兩人哭了多時,翠蘭擦擦眼淚說:“你在朝當官,俺咋會不知?可俺擔心伴君如伴虎,這事真給皇上知道,你就會招來殺身大禍。”李文簡聽到這兒,心里一陣難受,嗓子眼一癢,抬頭一口濃痰吐出,一下子粘在頭頂三丈高的大梁上。
出了東宮,李文簡一會兒也不敢耽擱,只帶了一些銀子,帶家人趕著馬車回了家鄉上蔡。
正巧,這天孝宗皇帝回宮后就到翠蘭那里,一仰頭,發現了殿梁上的濃痰,就問翠蘭是誰吐的?怕連累到李文簡,翠蘭哄他說:“圣上,這是臣妾吐的。”孝宗仔細瞅瞅房梁,三丈來高,哪能相信是翠蘭吐的?孝宗說:“那么愛妃再吐吐試試。”翠蘭吐了幾口,都是四尺不到。孝宗前后一聯系,李文簡無故辭官,這口痰肯定跟他有關系,把臉一沉:“蘭貴妃,這痰是李閣老吐的吧,說,你跟李閣老是啥關系?”
翠蘭知道,這事早晚也得露餡,干脆豁出去算了,就把她和李文簡的事原原本本地講了一遍。
聽翠蘭如此一說,孝宗想到自己身為皇上, “君亂臣妻”,也覺得不妥,趕緊安慰翠蘭:“愛妃放心,朕對不住李閣老,朕一定補償他。”隨即寫了一道圣旨,讓李文簡即刻回京復職,另外在北京賞賜李文簡豪府一座、美女百名。
命喪黃泉
這時的李文簡在老家除了教書,還潛心寫一本叫做《懺悔稿》的書。等欽差來到一宣圣旨,哪知道李文簡一不貪財,二不好色,對豪府和美女根本沒有興趣。謝過圣旨,他向欽差謊稱自己體弱多病,說啥也不進京。欽差沒辦法,只好回京復命。
欽差走后,為防止朝廷再派欽差來找,李文簡就詐死埋名,憋在家里的地窯里寫書。果然,沒多久,欽差又來了,家人對他謊稱:“俺家老爺死了。”欽差回去跟孝宗一說,孝宗不相信李文簡真死了,就又傳了第三道圣旨,聲稱:“李遜學生要見人,死了見頭,人如果不進京,頭得進京。”還給欽差一把天子尚方寶劍,一再吩咐,讓欽差必須帶著李文簡進京。
這一次,欽差沒帶扈從,是悄悄一個人來的。到李文簡家,見李文簡正坐在門口看書,欽差把圣旨一念,說:“閣老大人,萬歲爺可是惱怒了,你不進京也得進京。他說生要見人,死要見頭,你別說謊了,還是跟我進京吧!”“沒啥說的,萬歲非讓俺進京的話,俺情愿讓你把我的人頭帶走。”欽差向前一遞天子劍:“閣老大人,尚方寶劍在此。”李文簡伸手搶過,大笑了3聲,真就抹了脖子。
當欽差帶著李文簡的人頭交給孝宗,想想李文簡當官所做的好事,孝宗后悔不及。咋辦呢?孝宗為了彌補內心的愧疚,就讓工匠給李文簡鑄了一顆金頭,詔令各府州縣送往上蔡。到信陽州時,州官一見是金頭,挺金貴,扣下金頭又鑄了銀的。等銀頭轉到汝寧府,府官一看,也挺貴,扣下銀頭又鑄了個銅的。接下來銅頭也沒保住,一路給人掉包,到上蔡時,就成了一顆鐵頭。
消息一傳開,老百姓可氣壞了,為了紀念李文簡,家鄉的百姓就不再喊他的名字,從此,都管他叫“鐵頭李閣老”。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