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信用卡風險管理促進業務健康發展
摘要: 建設銀行自發行龍卡信用卡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始終遵循業務發展與風險管理并重的原則,通過不斷加強風險經營管理,為客戶安全便捷用卡提供全流程的最強保障
建設銀行自發行龍卡信用卡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始終遵循業務發展與風險管理并重的原則,通過不斷加強風險經營管理,為客戶安全便捷用卡提供全流程的最強保障。十多年來,建設銀行信用卡業務資產質量始終保持同業領先,并多次榮獲VISA國際組織授予的全球風險服務最高獎項。
加強風險經營優化信貸結構
建設銀行從發卡首年的50萬張,到如今年度發卡1000萬張,歷經了從拓展市場到精細化管理,再到效益、質量、規模協調發展的過程,始終堅持嚴把客戶質量關,平衡風險與收益,為信用卡業務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建設銀行借助網點信用卡預審批系統、特色產品聯動營銷項目,不斷豐富手機客戶端、手機網站、郵件、PAD、微信等互聯網申請渠道,挖掘行內外優質客戶,主動獲取“我要”的客戶,把好準入關。
對新客戶,建設銀行根據客戶收入、信用及負債情況,結合不同的產品特色,量體裁衣,給予合理信用額度,把好分寸關。對老客戶,建設銀行持續提升風險管理精細化水平,科學應用風險計量與數據分析方法,根據其消費能力、行為及信用表現,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通過卡片升級、調高信用額度等措施,提升信貸額度使用率,提高客戶用卡體驗。
隨著客戶信貸需求的增長,建設銀行不斷提升風險管理的科學化、自動化水平,于2007年率先在信用額度調整領域運用評分卡,通過分析客戶信用卡歷史數據,預判可調整的信用額度,為快速、精確地實現在線審批調額申請,滿足客戶需求,提供了科學的技術支持。
從客戶定位、審批策略到技術開發,建設銀行不斷優化信貸結構,有效提升了市場競爭力和綜合盈利能力,為信用卡業務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提升風險防范保障用卡安全
當越來越多的客戶熱衷使用信用卡消費,享受高效便捷之時,一些不法分子也蠢蠢欲動,客戶稍不留意就會落入刷卡消費的“陷阱”。
建設銀行及時根據用卡環境的變化調整戰略,建立反欺詐風險“三道防線”,加強全流程的風險管理措施,為客戶使用信用卡構建堅實的“防火墻”。
建設銀行有一支專業的交易監控團隊,通過行內欺詐偵測系統、銀聯風險預警系統、國際組織預警系統等,實施實時欺詐交易拒絕和準實時欺詐交易預警并行的偵測模式,對所有客戶的信用卡交易進行7×24的在線監控,采取降額、??ǖ裙芸卮胧┒陆靥摷俳灰祝婪侗I刷風險,為客戶用卡安全提供時時刻刻的保護。建設銀行還陸續引進了VISA、萬事達基于評分模型的實時交易監控系統,成為國內首家對跨境交易使用欺詐評分模型的銀行。當一筆跨境交易發起時,系統會根據交易的國家、城市、地點、商戶以及客戶的行為特征,運用模型打分,并結合系統規則,實時拒絕高風險交易,保障客戶用卡安全。2014年,建設銀行通過交易監控偵測到的欺詐交易達18500多筆,為客戶防范欺詐損失超過4.15億元,成為客戶身邊看不見的“守護城墻”。
建設銀行銅墻鐵壁般的堅實守衛,讓龍卡信用卡成為眾多客戶最信賴的選擇。
致力主動關懷提升用卡體驗
建設銀行致力于“打造同業最安全、最便捷的信用卡”,用心做好信用卡風險管理工作的同時,強化主動關懷意識,多措并舉,保障用卡額度,提升授權交易通過率(刷卡成功率),避免客戶刷卡消費時因額度“欠費”遭遇尷尬和不便,為客戶安全、便捷用卡保駕護航。
建設銀行針對有出境用卡需求的客戶,拓展主動關懷覆蓋面與服務內容,通過采集預訂機票、酒店、租車等商旅類交易信息,提前評估客戶額度需求,邀請客戶調整額度。對已在境外用卡的客戶,建設銀行提供了額度調整、解除限額限次等“一站式”服務,確保優質客戶的刷卡成功率。同時,為有調額需求的客戶開通IVR電話語音、短信、網上銀行等多渠道自助調額功能,滿足90%以上的額度查詢與調額申請需求,有效改善了客戶體驗。在客戶用卡之時,通過短信、微信等渠道提供可用額度、消費情況的短信提醒,為客戶便捷用卡提供保障。
建設銀行這一系列信用卡風險管理策略,既嚴格控制風險,又體現了滿足客戶用卡需求, 讓客戶用得安心順心,實現了風險管理促進業務健康快速發展的目標。
注:此文屬于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