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絲雞蛋
摘要:□晚報記者 王瑩 通訊員 胡濟衛/文 首席攝影記者 王建成/圖 “纏絲雞蛋”起源于淇河的“纏絲鴨蛋”,在淇河也只有不到2.5公里的水域才能生產
□晚報記者 王瑩 通訊員 胡濟衛/文 首席攝影記者 王建成/圖
“纏絲雞蛋”起源于淇河的“纏絲鴨蛋”,在淇河也只有不到2.5公里的水域才能生產出這種蛋,由此更為其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由于淇河流經的淇縣段溫泉遍布,水草叢生,礦物質長期受到溫水的侵潤,溢出豐富的礦物質,水鴨在這種飽和的礦質水中采食嬉戲,為“纏絲鴨蛋”的形成提供了條件。
“纏絲雞蛋”以土柴雞為載體,采用生態養殖,以多種用途的牧草作為雞的天然維生素補充原料,加上喂食20多種滋補保健類中藥,生產中未添加化學生長素,雞每2~3天產蛋一枚,沉淀的微量元素豐富,故蛋黃呈橘黃色,蛋清濃稠,煮熟后用細線拉開蛋黃呈現一環紅色、一環黃色,嚼之有肉勁、筋道,蛋黃清香而無土腥味,食之口感上佳,風味獨特。
“纏絲雞蛋”第一代傳人張樂善,自清朝同治年間跟著一個姓李的掌柜當學徒,學習制作變蛋、皮蛋及放鴨。由于鴨蛋的纏絲技術師傅一直不外傳,回到了駐馬店后他一直潛心研究“纏絲蛋”。后經過第二代傳人張進財、第三代傳人王金成的不斷摸索,初步掌握了“纏絲蛋”形成的奧秘。第四代傳人王建平在前人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又經過20多年的潛心研究,并根據駐馬店獨特的地理氣候和生態環境條件,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后,終于破解了“纏絲蛋”的未解之謎,并依據人們的飲食習慣,通過水質調整,拓展培育成功。
駐馬店市、區兩級政府對“纏絲雞蛋”的保護和申遺工作十分重視。2014年驛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針對“纏絲雞蛋”這一獨特的技術,成立了《驛城區“纏絲雞蛋”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纏絲雞蛋”五年發展保護規劃和保護措施。2015年計劃投資15萬元培訓技術人員80人。2016年計劃投資30萬元,研究開發新產品投放全國部分市場,市場投放率達到60%,市場占有率達30%。2017年計劃投資80萬元進行產業化建設,建設一座大型、規模化散養雞場和研究開發新產品基地。目前,租賃山地50畝項目正在洽談中。2018年計劃投資150萬元擴大經營規模,力爭達到集約化經營、產業化管理,力爭打入部分國際市場。
2015年11月,纏絲雞蛋入選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