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友圈]戲迷“文人”
摘要: □班永威今年37歲的王一峰從小就熱愛戲曲。現在他在縣城一家事業單位上班,文筆非常好,常被領導叫去寫材料,因此,單位的同事都說他是“文人”。不過,這個&ld
□班永威
今年37歲的王一峰從小就熱愛戲曲。現在他在縣城一家事業單位上班,文筆非常好,常被領導叫去寫材料,因此,單位的同事都說他是“文人”。不過,這個“文人”酷愛戲曲是大部分人不知道的,他喜歡自己一個人靜靜地聽戲、看戲。
王一峰的奶奶和姑姑都是唱戲的,王一峰從小就耳濡目染,但奇怪的是他從來不唱戲,只是聽戲。“那時,奶奶和姑姑在家練戲,我就聽。她們讓我學,我不學,我覺得安靜地聽戲很好。”近日,王一峰對筆者說,那時,他聽的戲曲都是《秦雪梅吊孝》、《下陳州》、《包青天》、《花木蘭》、《抬花轎》、《卷席筒》等河南的劇目。
當然,王一峰也經常在戲臺下聽戲。“聽著那鏗鏘的鑼鼓與胡琴聲,還有優美的唱腔,看到那些演員專業的動作,再煩躁的人五臟六腑都舒服了。演員們或眉目傳情,或亭亭玉立,或水袖翻轉,或垂首沉思,或真情告白,或落淚傷懷,儼然一幅幅鮮活的優美畫卷、一首首動聽的樂章,給人余音繞梁、三月不知肉味的感覺,美極了。”王一峰這樣形容聽戲的感覺。
王一峰小的時候,在縣城街上遇到過縣劇團有名的演員。據他描述,演員身著旗袍,面相白凈,有親和力,藝術氣質十足。陽光下,撐著一把紙陽傘,款款前行,顧盼淺笑,嫵媚可人。“徜徉于陽光的羽翼下,走在城市的脈絡中,美得像個天使。”王一峰稱,那是他一生中難忘的回憶。那次,他悄悄地在演員后面跟著走了足足一里多路。
王一峰稱,他之所以熱愛戲曲,是因為戲曲是中國的燦爛文化。“戲曲中蘊含著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亦如我們的人生一樣充滿奮斗的艱辛和豐收的喜悅。”王一峰說,“戲曲中許多光輝的形象能讓我們辨別是非、崇尚文明、向往真善美、鞭笞假惡丑;能激勵我們為實現理想、奉獻社會、報效社會鍥而不舍,孜孜不倦。”
“戲曲好像我的手和臂,也像我的親人,它們已經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與它結下了不解之緣。此生,我將結伴戲曲,讓戲曲洗滌心靈,裝點人生……”愛靜靜聽戲的王一峰說。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