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 不一樣的兄弟情
摘要:25年 不一樣的兄弟情 □晚報記者 周心放 通訊員 郭玉霞 王有震 “一個人做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泌陽縣馬谷田鎮小李莊村共產黨員陶相和25年
25年 不一樣的兄弟情
□晚報記者 周心放 通訊員 郭玉霞 王有震
“一個人做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泌陽縣馬谷田鎮小李莊村共產黨員陶相和25年如一日,用真情為王運昌筑起一道“愛心長城”,為這位孤寡老人營造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群眾的當家人
馬谷田鎮東
1961年,陶相和被群眾推選為生產隊長。為讓鄉親們吃飽穿暖,他經常借讀農業種植方面的書籍,然后根據本隊山崗薄地、沙多石厚的情況,號召群眾多種棉花。他帶領的生產隊在幾年時間內一躍成為縣里的農業高產生產隊,所種的棉花,最多一株能結280個花蕾。
上世紀70年代初,向土地要產量是全國人民努力的方向。陶相和帶領群眾勤奮耕耘,年收黃豆3.
在生產隊干活兒,他總是挑最苦最累的干。分財物時,他總是拿別人揀剩的。遇到哪家人多或有了天災人禍,他就拿自己的糧食送人。
給智障老人一個溫暖的家
陶相和有3個兒子1個女兒,長子陶一永高中畢業后到新疆參軍。在部隊,陶一永榮立二等功兩次、三等功兩次,現任某部師政委。另外兩個兒子及女兒中學畢業后一直在家幫父母干活,雖說生活不算富裕,但一家人生活十分幸福。
1990年春夏之交的一天晚上,陶相和召開了一次特別的家庭會,提出要將本村患有肺結核病的智障老人王運昌接到自己家。受他影響較深的家人都同意了。
王運昌當時58歲,父母已故。王運昌有兄弟3人,都是智障患者,均沒有成家。王運昌年邁體衰又患有腦血管病,經常連飯都吃不嘴里,后又患上肺結核。陶相和一直接濟他們。
當時,村民們議論紛紛,有的說:“老陶,你是沒苦找苦吃。”有的說:“他這病傳染,你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陶相和總是說:“鄉親們選我當隊長,現在有人有困難,我不能不管啊。”
王運昌生活不能自理,陶相和一家人就輪流伺候。25年來,陶相和一家為王運昌花去醫藥費6萬余元。
1998年,又是一個春夏之交,陶相和的老伴持續發燒,經查患了子宮癌。他們四處求醫,但她還是走了。
送走老伴,陶相和看到家徒四壁和6萬元的欠條,有點兒傷心。兒媳及女兒和父親商量出去打工還賬。1998年底,兒女去新疆打工,留下陶相和照顧王運昌。
25年如一日照顧老人
為了給王運昌治病,陶相和在家養了2頭耕牛、幾頭豬。他一邊種10多畝地,一邊照顧王運昌,經常利用空閑時間到10多公里外的山上挖草藥,讓王運昌服用。
為了讓王運昌開心,每逢附近有廟會,陶相和就用架子車拉著他去看戲。1999年春,適逢該鎮有廟會。一大早,陶相和就拉著王運昌去趕會。他將王運昌安頓好后,就去給他買吃的。沒想到,他回到原處后王運昌卻不見了。陶相和滿會場尋找,最后聽說王運昌往正南方向走了。陶相和一路小跑,追了
2000年5月的一天夜里,下著大雨,收了一整天麥子的陶相和睡得正香,忽聽北屋“撲通”一聲響。陶相和趕緊起床,到北屋一看,王運昌倒在屋子中央,不省人事。陶相和急忙將他背到架子車上往醫院拉。雨后的山村道路格外泥濘,1個小時后當他將王運昌拉到鎮衛生院時,自己已全身濕透,鞋也掉了一只。陶相和一夜未眠,直到凌晨6時,王運昌才睜開眼睛。
王運昌出院后,親戚鄰居對陶相和說:“相和,你已盡了這份心,現在將他送走還來得及,萬一他臥床不起,你可真的送都送不走了。”陶相和沉吟片刻,說:“他這時候最需要人幫助,我小時候父親死得早,吃盡了沒人照顧的苦頭。如今雖說不富裕,但吃飯不發愁,人積福行善總比將人拒之門外好。”
現在,83歲的王運昌身體逐漸好轉,能幫陶相和看門了。“相和是個好人,要不是他,王運昌早就不在人世了。”62歲的鄰居裴明幸對記者說。
責任編輯:ly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