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教”與“教”
摘要:張芳林教育孩子是每個為人父母都要面對的一個問題,對此,有很多論文,主要概括有兩點,那就是“教”(第一聲)與“教”(第四聲),完全不懂事的嬰兒
張芳林
教育孩子是每個為人父母都要面對的一個問題,對此,有很多論文,主要概括有兩點,那就是“教”(第一聲)與“教”(第四聲),完全不懂事的嬰兒做錯了事我們不需要講大道理,已經很懂事的成年人犯了錯我們也不必多加說教,而我們的孩子——叛逆時期的青少年,則需要“教”與“教”的良好結合,才能幫助他們走向成功之路。怎樣讓好的方法行之有效,使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并取得好的成績,才是作為父母最期望的。
在談論孩子成長教育的問題上,首先從小視野的角度談一下教育的當今概況。家庭的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謂為深遠,家長是孩子的第一
同時更要學會與孩子溝通:爸爸在看電視,孩子走到身邊說:“媽媽,我想跟您說件事。”“行,什么事?你說吧!”媽媽答應了孩子的要求,但卻沒有認真傾聽孩子的訴說。孩子說的時候,雖然在哼哼呀呀地咐和著,但眼睛卻一直盯在電視上,根本不正眼瞧一眼孩子。最后,孩子氣呼呼得說:“不跟你說了!”轉身離去。這或許是一個我們常見并且熟識的現象,要想和孩子溝通,就必須學會傾聽。一定要認真聆聽他說話,讓他感到父母對他的重視與尊重,這樣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就會被樹立起來,他也會在與大人的談話中,認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達自己的意見,這對孩子的理性思維習慣也有良好的幫助。傾聽是和孩子有效溝通的前提。不會傾聽,也就不知道孩子究竟在想什么,連孩子想什么都不知道,何談溝通?
“教”的同時我們更要學會“教”,在填鴨式的教育模式下,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模式化的過程,甚至談不上喜歡不喜歡,不管孩子對學習有興趣還是沒興趣,都得坐在書桌前把課本一遍又遍地看,這也是一個讓孩子產生倦意的起因.要教會孩子從生活發現問題,如果一個人,他的知識僅來自于書本,他永遠也成長不了,因為,他不懂得生活,也不明白生活的含義,當孩子真正懂得了生活的含義,也就懂得了父母的艱辛,他們便會更多體諒父母。
在“教”的過程中做到:轉換角色——也就是家長要由操作者、主宰者變為引導者,讓孩子由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地學習。“教”與“教”兩方面內容實際應構成一個整體,相互補充,綜合運用,有所側重,這樣才能真正落實孩子的重心地位。需要指出的是,主張德育方法的重心向孩子轉移,無意否定父母的主導作用,更不否定教給孩子必要的、有用的知識。任何矯枉過正的做法對教育事業發展都是有害的。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