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棍棒底下未必出“孝子”
摘要:趙化冰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中國流傳幾千年的“教育真經”。甚至在今天這種理念也沒有徹底從家長們的思想里根除。也許棍棒相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達到
趙化冰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中國流傳幾千年的“教育真經”。甚至在今天這種理念也沒有徹底從家長們的思想里根除。也許棍棒相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達到孩子“聽話”的效果,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孩子心理、價值取向、精神需求也在與時俱進,棍棒下面的孩子可能會缺失應有的健康人格,自卑而缺乏自信,心里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少年期后,棍棒底下的孩子有了力量,開始反抗,他們會越來越叛逆,越來越被認為“不孝”。這樣的例子甚至悲劇數不勝數。
在我們這個家庭里,作為母親的我是標準的“虎媽”,缺乏母親的仁慈、耐心,而是動轍拳腳相加。在兒子小學階段這種教育暫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每次“武力制服”之后,他似乎聽話、懂事、乖巧了一段時間。直至有一次我發現他的衣服上有個明顯人為破壞的洞,找他問明原因時他才告訴我:說心里太壓抑了,每次我的爆脾氣上來時他都不敢反抗,但是心里有時實在太委屈了,沒地方發泄,只有拿自己的衣服當出氣筒!聽了兒子的話,我限入了深深的自責。是啊,大人可以隨意依仗自己的“權威”發火,那相對軟弱的孩子呢?他們又怎樣釋放內心的不滿和壓力呢?從那以后,我改變了自己一貫強勢、嚴厲的態度,每逢遇到與孩子觀點不一致,或是他屢次犯錯誤不予改正時,我盡量用商量的口氣,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與他溝通。慢慢的兒子也變得更加自信了,遇到陌生人到家里做客也敢打招呼了,也能聽取父母的意見和建議,遇到問題也學會了換位思考,并且能主動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了。
作為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越強勢的家庭,孩子越軟弱。在孩子的內心里他們渴求尊嚴和父母一樣平等,他們希望有自己的自由和思想,不愿意被父母過多干預他們的思想或行為。作為父母我們只能改變以往的傳統觀念把孩子當做自己的朋友,以平等的姿態和孩子用心靈對話。這樣孩子才愿意對父母吐露心聲,同樣把父母當做朋友,愿意和父母分享他們的苦與樂。有一次,我誤以為認為兒子在玩手機,不分青紅皂白的就把他狠批了一頓,兒子認為我對他不信任“侮辱”了他,他非常傷心,竭斯底里的和我爭吵、委屈啼哭不止,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了我的莽撞和對孩子的傷害。在與孩子爸溝通后我拿起了手機給兒子發信息,首先給他道歉承認我的錯誤,然后我們以信息為平臺和兒子坦誠交流,讓他說出自己心中的委屈和對父母的希望,我也向兒子吐露了父母的心聲和望子成龍的期盼。經過近一個小時的信息交流兒子最后給我發來一條信息“媽,我想通了,我已經原諒了你,我自己也有錯。相信我不會讓你們失望的”!那一刻我熱淚盈眶,為兒子的理解也為我們的心靈互通。
總之教孩子首先要確定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需要什么品質、能力、性格,而不能任憑自己的主觀臆斷扭曲了孩子的心靈或者所謂的家長權威肆意發泄。父母給與孩子的不過是一種環境,一種正確的行為準則和人生觀價值觀的理念。孩子的路怎么走、走向何方,當下社會棍棒是起不了太大作用的,只有科學的方法和真誠的愛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