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放低姿態對待孩子
摘要: 我們做家長的都希望孩子有一個幸福多彩的童年,但同時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優秀,所以有時會按照自己的一些想法來約束孩子而忽略了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 我的女兒今
我的女兒今年八歲了,上小學二年級,從女兒出生到現在生活中發生的點點滴滴我記憶猶新而這些讓我感觸很多:
記得有一次我忙家務時需要用小板凳,當時我女兒剛好在身旁,我就用命令式的口氣對她說:“晴晴,把小板凳給我拿過來。”我女兒當時很不情愿的把小板凳給我拿過來了,走的時候還小聲的嘟囔了一句:“讓我幫忙拿東西還這么兇,連句謝謝都沒有。”聽到女兒這句話,我若有所思,對待朋友或是陌生人都能平等友好,為什么對自己的孩子卻是另一種態度呢?后來又一次讓女兒幫我拿東西時我對她說:“晴晴,媽媽的手機忘廚房了你可以幫媽媽拿過來嗎?”女兒很快就幫我拿過來了,我對她說了謝謝,她也高興的對我說不用謝。以后每次我讓她幫我干什么的時候,我都不忘說聲謝謝,而她也很愿意幫助我。
還記得有一段時間放學回來她都是先去和小伙伴們玩好久才回來寫作業,對此我很生氣總是對她大聲囔囔讓她快點寫作業,但是連著幾天她還是我行我素,剛好那天心煩我就一下子沖到她面前質問她為什么這么不聽話。女兒淚汪汪地望著我說:“媽媽,你知道嗎,我們小孩子也很可憐,在學校聽老師的話認真學習,在家你還讓我學習,我連一點玩的時間都沒有,你們父母心煩的時候可以對我們發火,可是我們小孩子心煩的時候該怎么辦?”孩子的話讓我的內心無法平靜下來。我知道自己粗暴的態度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從這以后我就開始有意識的注意自己的態度和說話方式,在學習上給孩子留一定的空間,她也慢慢的變得開始聽話,放學回家先做完作業才出去玩,還知道主動去學習和幫助做家務。
從這兩件事中我深刻的體會到和孩子交流,首先要放低姿態以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態度與她進行交流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當中的很多事情上都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要經常用關愛的眼神去鼓勵他們,而不要用我們家長所謂經驗去無視孩子的想法,輕視孩子的能力,更不能用惡劣的態度指責或命令孩子,那樣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在孩子訴說時,父母應安靜、專心的傾聽,但不給予評判。父母可以不接受孩子的不聽話行為,但必須要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現較好或幫我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時我們都要真誠的對孩子進行表揚或感謝,而不要把孩子的良好表現當成理所當然。
我們只有真正地從內心深處給孩子以平等的待遇和誠懇的尊重,放低姿態站在孩子們的角度去思考,走進他們的心靈,才能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這種發自于精神層次的尊重對于孩子來說要比物質的獎勵更令他們感到滿足和快樂!
責任編輯:lk
(原標題:王麗)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