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偶遇有感
摘要: 2015年8月8日,利用孩子閑暇時間,我們一家來到了河南高等學府——河南大學,讓孩子感受一下大學的氛圍。我們來到河南大學的南大門,就被很有歷史底蘊的建筑
2015年8月8日,利用孩子閑暇時間,我們一家來到了河南高等學府——河南大學,讓孩子感受一下大學的氛圍。我們來到河南大學的南大門,就被很有歷史底蘊的建筑所渲染,頓時心情靜了下來,減慢腳步也變得輕了許多;進入大門順著道路往北走,道路兩旁的樓房全是由青磚蓋起來磚混結構,這些建筑像在向人們述說著自己的歷史。
由于是放假期間,整個校園顯得很靜,我們來到一亭子內納涼,亭子內已有幾個悠閑老人和幾個正在嬉戲的孩子,我們的到來增添了幾分熱鬧氛圍。不知什么時候進來一位老人,他手拿畫板,精神矍鑠,像是在尋找著什么;他看了一眼大女兒定下神來,對我們說:“我為她畫幅畫吧,畫好后你們可以照下來。”得到我們的同意后他就開始準備,他問大女兒什么叫藝術,大女兒搖搖頭,他溫和地說:“藝術就是不規矩,規矩就是科學。”接著他又問大女兒知道不知道內在美,大女兒又搖搖頭,他反問道:“不自信美不美?不快樂美不美?”大女兒頓時明白了原來內在美不指外表,而是內心自信與快樂的外在表現,臉上也隨時帶上了微笑;在老先生速寫期間,大女兒始終保持著同一微笑姿態,有十分鐘畫就完成了,還挺像的,尤其是神情那么的自然。旁邊的一位問老先生,應該帶學生了吧?老先生微笑著說:“還沒,我還是老學生呢。”老先生的風趣幽默贏得了大家的尊重,我們羨慕老先生太富有了,他如同一件無價珍寶。
本來一向愛動淘氣的大女兒這幾天也顯得文靜懂事了許多,也許是適應了開封這座古老城市的氛圍,也許是從老先生身上得到了啟發;這幾天我也在反思,平時與孩子交流多以命令的口氣,孩子未按自己的要求做或做的不滿意就發脾氣,時間長了孩子就與自己主動溝通少了,甚至出現暴脾氣現象,老先生的教育方式給了我一些啟發,我以后會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平等對待
做父母的總以為孩子不懂事理或怕孩子做錯事情不放心,習慣性的用陳述與祈使句把自己的想法傳遞給孩子,時間久了就習慣自己高高在上的感覺,很少有父母因自己的過失向孩子道歉的;現在回想自己的成長經歷,覺得小時候總是生活在父母的權威下,父母的意識必須服從,也不知道在什么時候自己在家庭中成了權威,父母開始爭取并服從自己的想法,自己與父母從來就沒有平等過,這樣的方式還想延續到下一代;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做父母的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要改變,只有平等對待,孩子才能自由發揮,父母與孩子盡早成為朋友,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父母成為了孩子可信賴的良師益友,為孩子及時排憂解惑,使孩子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賞識教育
每個人都喜歡被夸獎,聽到批評都感到難受,孩子更是如此。我們都清楚卻往往忽視這一點,總是覺得孩子進步是應該的,犯錯就應懲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善于發現孩子的進步,對孩子取得的進步要及時肯定,進行精神或物質上的獎勵,這樣孩子在愉悅的心境下會爭取更大的進步,每天都生活在希望里。賞識教育在改變孩子的同時也會逐漸改變我們自己。
啟迪方式
由于平時工作原因,大部分父母為了節省時間,對孩子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總是直接說出自己的方案,要孩子照著做,孩子如提出不同意見還反感,覺得孩子不聽話;這種填鴨式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喪失主動性,長期因較強的依賴心理而缺乏自信心,以后進入社會很難適應激烈的競爭環境。如果我們做父母的每天抽出些時間,對孩子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采取啟迪的方式處理,充分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使孩子養成善于動腦勤于動手的好習慣,以后生活會更加主動,解決問題頭腦更靈活,更能適應社會建功立業。
謙虛謹慎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孩子學習進步應具備的素質,只有謙虛了孩子才能在取得好成績后不驕傲,只有謹慎了孩子才能在學習中不浮躁,腳踏實地的一天天進步;謙虛謹慎也是一種生活態度,能使人們和諧相處、珍惜生活。
責任編輯:lk
(原標題:張慧)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