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家庭環境時刻在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摘要: 孩子,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寶貝,父母都盼望著孩子能茁壯地成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樣至關重要。兒子已經上了兩年半的幼兒園了,他擁有著學校和&
孩子,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寶貝,父母都盼望著孩子能茁壯地成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樣至關重要。兒子已經上了兩年半的幼兒園了,他擁有著學校和“家”這兩個大家庭的教育和關懷,看著他不斷地健康快樂成長,作為媽媽的我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家庭教育心得:
一、溫馨、和睦的家庭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源泉
家是孩子們主要的活動場所,家庭氣氛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絕不能經常在孩子面前拌舌頭吵嘴,那樣會使孩子產生恐懼、自卑甚至厭惡的心理。不僅會疏遠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在同伴之間還可能會出現偏激行為現象。給孩子一個安全、舒適、溫暖的家,是教育的第一步,家人之間要相親相愛,和睦相處。平時我和孩子爸爸工作忙,是孩子奶奶在照看兒子,但晚上無論多忙,我們總會在一起說說一天內孩子的趣事和身上存在的問題;飯后我們常一起出去散步,周末一起回老家看爺爺,我們是想以實際行動讓兒子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是想讓他明白: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只有這樣的溫暖才是他健康成長的自信源泉。
二、逐步培養孩子的優良品德很重要
從兒子能聽懂話起,我們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就注意培養他一些優良品德,借此也不想讓他有“以自我為中心”的當代獨生子女的通病。比如:給他講講“孔融讓梨”的故事,并付諸于實際行動,讓他知道尊敬長輩的道理;告訴他幫助別人是件很開心的事,讓他知道應該助人為樂;和他共同體驗分享的快樂,讓他明白應該學會分享;在和小伙伴之間嬉戲時要相互謙讓等等。
三、讓孩子“自己來”,培養孩子的動手和自理能力
成人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孩子是否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成人重視與否,教育方法正確與否,首先是觀念問題。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學習上不斷加大壓力,生活上關懷備至,卻將良好行為習慣置之腦后,聽之任之。讓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和勤勞的品德,而且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責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等良好素質和各種能力。在我兒子兩歲左右時,我就開始讓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收拾玩具、穿衣服、疊衣服、掃地拖地、整理床鋪等,當然,讓孩子干活我們常常會再次翻工,但我們堅信孩子的點滴努力又會是一種寶貴的生活體驗。我們不會以成人的標準去評價他,只要孩子作出了努力,對他來說就是一種挑戰,我們就會充分肯定。
四、讓孩子少一點壓力,多一份輕松
每晚回到家我們要求兒子先寫完作業,寫完作業后可以邊吃東西邊看電視,晚飯后全家人一起去廣場散步,并利用這一時間,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并經常和孩子談心,隨時觀察其身心的變化,及時利用生活小事教育孩子,和孩子敞開心扉坦誠以待,學會用欣賞的目光看待孩子,捕捉他身上的閃光點,將他的現在和過去進行比較,及時發現和肯定孩子所有的任何一點進步,使孩子感受到我們的贊美和鼓勵。有一天早上,我把牙刷牙膏給他拿下來,說了聲:“兒子,刷牙了。”就忙自己的了。誰知等會過來一看,他正在刷牙,刷完牙漱口洗臉做得流暢無比,還沒有來得及夸他,他卻一本正經地問我:“媽媽,你看我是不是比昨天棒呀?”我趕緊擁抱鼓勵。閑暇時,我們一家人常玩組詞的游戲,他說一個字,我們爭著組詞,兒子常常給我們意外的驚喜。聽兒子說著一些有詩意的詞語,我心里暗想:等他再大些,我們就可以造句了。這樣的游戲我們全家人樂此不疲。
上述這些只是我平時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現在是獨生子女的時代,在幼兒教育上,我們也經歷了一個從無知到漸知的過程,在教育子女這方面,家庭環境的區別,造就不一樣的教育方法,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健康成長,我相信,只要做父母的能夠注意方法,因材施教,我們會和孩子一起成長,孩子們也一定會有著更幸福快樂的人生。
責任編輯:lk
(原標題:張栩碩)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