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活150歲的技術離我們近在咫尺
摘要:“基因測序一定能夠免費。”在剛剛結束的2015中國計算機大會上,“973”首席科學家王俊在大會報告中提到,免費測序之后,把基因和鍛煉、飲食、傳感器等
“基因測序一定能夠免費。”在剛剛結束的2015中國計算機大會上,“973”首席科學家王俊在大會報告中提到,免費測序之后,把基因和鍛煉、飲食、傳感器等加起來,基于大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就可以進行有效的健康預測、健康管理。有了生命科學大數據,加上人工智能最終可以實現人們對于健康的前瞻性管理,達到生命程序給每一個人設定的極限150歲。
王俊曾任華大基因CEO、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7年前,他帶領團隊完成了第一個黃種人的基因組研究項目“炎黃一號”。不過,他剛剛宣布創辦碳元科技公司。
“現在人工智能是非常熱的領域。事實上我們對于人生命程序的理解,對人本身智能背后的邏輯并沒有真正搞清楚。如果說計算機是以硅為基礎,生命就是以碳為基礎,我們身上所運行的DNA程序,就像賦予計算機的一套思想邏輯和方法體系。”王俊認為,進化和演化永遠在進行,基因的變化是不可被預測的。“(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讓測定每個人的基因序列越來越便宜,越來越高效。更重要的是這些科學研究的發展,使得我們能把基因和人的某種特性連接起來。”
據了解,目前基因研究成果,在臨床上應用最廣的項目是孕婦可以檢測孩子是不是唐氏綜合癥和先天癡呆等等。
王俊介紹,基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對腫瘤的個體化治療。
“這才是基因研究最重要的事。”王俊提到,雖然這方面研究進展很快,但是人類對理解健康還差得遠,更不要講理解生命本身,“很多身體表現都是基因起到決定性作用,但是絕大多數的復雜形狀都不是單個基因起決定性作用。比如說身高、糖尿病,有很多各種復雜因素。”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青年報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