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來了又走 王牌綜藝節目誰接班?
摘要: 10月16日,蔡康永發出一條微博,宣布單方面退出開播11年的《康熙來了》。隨后,搭檔小S表示要“共同進退”,這讓10多年來習慣了每周一到周五有“康熙&r
10月16日,蔡康永發出一條微博,宣布單方面退出開播11年的《康熙來了》。隨后,搭檔小S表示要“共同進退”,這讓10多年來習慣了每周一到周五有“康熙”陪伴的觀眾們非常傷感。還記得《綜藝大觀》每次結束的時候都會放一個大氣球到觀眾席嗎?還記得《幸運52》里面那些新奇的電子產品嗎?
記者采訪了幾位業內人士,他們認為對于許多綜藝節目來說,隔兩年就會面臨一次洗牌,“要想做得持久,必須做到:號準時代亂脈、推陳出新。綜藝節目的春天就是需要節目形式源源不斷地創新,對上觀眾的口味才是王道。”
□它們告別熒屏
1 《康熙來了》
(2004年1月5日—?)
2004年1月5日,一檔名為《康熙來了》的節目橫空出世,一播就是12年。《康熙來了》原名《奇怪十點鐘之康熙來了》。“康熙”二字取自兩位男女主持人姓名的第二個字:蔡康永和徐熙娣。主持人蔡康永與小S為此變身為綜藝界叱咤風云的“一哥”“一姐”。邀請臺灣當紅明星,通過訪談讓人了解藝人不為人知的一面,多才多藝的小S、知識淵博的蔡康永,再穿插助理主持陳漢典的搞笑模仿,在知性與理性的對話中了解明星的幕后故事。非即興的提問和無底線無禁忌的話題讓現場總是驚喜爆笑的場面迭出。
作為臺灣地區的王牌綜藝節目,《康熙來了》盡管坐擁大批忠實觀眾,不過與當年全盛時期相比,已經逐漸顯出疲態。近年因為小S結婚生女,加上話題枯竭,明星卸妝、搜包包、美食評選等選題瑣碎重復,已經遠不如從前受歡迎,多次被傳“康熙”有可能拆伙。
2012年12月17日,美食真人秀節目《頂級廚師》第二季啟動儀式在上海舉行。著名綜藝節目主持人蔡康永擔任明星觀察員,他借機澄清傳言,明確表示不離開《康熙來了》。
2014年是《康熙來了》慶祝開播十周年,蔡康永明確說不會有下個10年,流露出退意。
2015年10月21日凌晨,小S在微博曬出與女兒的合影,并飽含深情地發文道:“明天要錄康熙了,我還舍不得睡,因為一起床就要錄影,錄完就離結束的那天更近了!所以我還是挺有人性的嘛!”網友也感言道:“最后一期如果你哭了,我想很多人會在熒屏外跟你一起流淚。”。
2 《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1996年7月4日—2011年3月5日)
這檔節目剛在臺灣播出時,收視曾一度為全臺灣最高,傲視同群,成績驕人。節目每集都會邀來男女嘉賓,和主持吳宗憲搞笑一番方肯罷休。最懷念精心設計的趣味性節目環節,如“真的假不了”“人不可貌相”“久久神功”“小聰明大發現”及“老王賣瓜”等,各有特色,娛樂性豐富,在看的時候需要觀眾動動腦筋,猜一猜誰作假。
《我猜》的停播,還是有先兆的,2010年由于收視率低迷,阿雅、吳宗憲先后請辭,新任主持庾澄慶、Selina為制播14年的節目注入新活力,卻依然無法挽回收視頹勢。2011年3月,吳宗憲回歸,搭檔侯佩岑,節目更名為《你猜》,最終多方的努力還是無法擺脫停播的命運,正如吳宗憲所說:“節目久了,就有老態。老了就有疲態,疲了就有淘汰。”
3 《綜藝大觀》
(1990年3月14日—2004年10月8日)
《綜藝大觀》是中央電視臺唯一在黃金時間現場直播的、綜合了各個藝術門類的娛樂性電視文娛欄目,在20世紀90年代被業內人士們稱為“小春節晚會”。其前身是《文藝天地》,在1990年3月14日開播,當時是央視唯一的綜藝性欄目,在海外及世界華人地區有著廣泛的影響。自創辦以來,其收視率一直居全國各類綜藝節目之首。曾是當家花旦主持走上春晚舞臺的門檻石,先后有成方圓、王剛、倪萍、周濤、曹穎、沈冰和王玲玲主持過該欄目,平均收視率18%,約有兩億左右電視觀眾。
1999年,綜藝大觀根據觀眾的需求,進行欄目改版——《表情》替換了《綜藝大觀》。2004年10月被再次停播,由《歡樂中國行》所取代。2004年10月8日,這個走過了14年風雨歷程的央視老牌娛樂節目因收視率不斷走低而被“末位淘汰”。
4 《幸運52》
(1998年—2008年10月27日)
《幸運52》是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開設的一檔益智性互動性節目。節目創辦于1998年,由李詠擔當主持。《幸運52》在開播一年后逐漸進入輝煌,節目收視率成為央視二套絕對第一名,李詠也隨之成為內地娛樂主持第一人。在《幸運52》之前,李詠在央視四套主持《天涯共此時》,少有人關注。
2000年,節目在“中國電視榜”的評選活動中獲得“年度電視節目”“最佳游戲節目”和“最佳游戲節目主持人”三項大獎。在2001年“首屆大學生電視節”上,成為“最具生命力節目”。《幸運52》在“七年之癢”的時候,于2005年逐步走入低谷,收視率和廣告收入都開始下降。節目幾經改版,仍沒有改變局面,最終因為“節目形態太過守舊”“缺乏新鮮感”等諸多問題于2008年10月27日停播。
□業內說
臺灣綜藝整體衰退大陸節目逆襲
業內人士分析,蔡康永閃辭原因,有幾個版本。有指近年《康熙來了》收視平平,傳停播已久,就因為黃子佼一集拉回收視率,所以拖延一陣;又因之前有電視金鐘獎,如果入圍了卻停播會尷尬,所以節目拖了一陣,不過最后節目沒入圍,打開步向終結的大門;另有指是饒舌歌手俊升唱Rap時言語不當,稱“我不像大陸人每天都在那裝”,引起不小的爭議,連部分“康熙粉”都表示不能忍,要求制片方道歉,拖累了收視,催化停播。而對于請辭,蔡康永的官方回應是為了專心籌備自己當導演的電影處女作。
其實,這些年臺灣藝人集體北上撈金已經成為大趨勢,最開始是演員輸出,后來是制作團隊的移植,到現在,綜藝主持人、藝人也加入其中。業內人士分析說:“臺灣綜藝節目的整體衰退,說白了就是缺錢、缺人才、缺創意。目前在臺灣最貴的單集制作是《康熙來了》的50萬新臺幣(相當于人民幣10萬元,不含蔡康永、小S酬勞)。臺灣綜藝界的現狀就是,只要大陸挖人,挖一個走一個。留不住人才,又沒有經費購買海外的優質版權節目,自然在創意上無法突破。《康熙來了》近年來也被批創意銳減,特別是在金牌制作人B2離開之后,收視率不再有以前的大好光景,連續幾年未被提名金鐘獎。”
臺灣綜藝節目曾影響了大陸大批觀眾,但如今輪到大陸節目在臺灣本土逆襲。《好聲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等在臺灣都有不錯的收視率。
綜藝節目宗旨不變的就是“變”
業內人士認為,綜藝節目面對的主要受眾永遠是年輕一族,想要擊中他們的笑點,無論主持人還是節目形式都要有激情、有活力、有正能量,符合觀眾口味,才能歷久彌新,“觀眾口味每天都在更新,綜藝節目能夠常青不敗的取勝之道莫過于這幾個字:綜藝節目永遠不變的就是變。變布景,變嘉賓,變節目形式,在變的過程中跟蹤觀眾需求的變化,適時更新調整節目內容,從差異化、創新性等方面入手做到極致,實現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的最大化。”
責任編輯:wc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