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成果回顧:金融業改革取得突破進展
摘要: “十二五”期間,尤其是最近兩三年里,金融業改革出現了大踏步的發展,尤其是在建立市場化的金融體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總結其犖犖大端,主要體現在以下三
“十二五”期間,尤其是最近兩三年里,金融業改革出現了大踏步的發展,尤其是在建立市場化的金融體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總結其犖犖大端,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貨幣政策的運用手段更貼近市場需要。在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后,中國的貨幣政策一直表現得相當寬松,它雖然保證了企業的資金需求,但也同時導致國內市場長期處于通貨膨脹的陰影之下,物價上漲在最近二三十年里比較嚴重,經濟發展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被稀釋了。
“十二五”期間,央行對貨幣政策的運用開始更多地考慮主動性、前瞻性和靈活性。在中國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后,經濟轉型已經成為大勢所趨,這種轉型也為貨幣政策的改變創造了有利條件。最近幾年里,盡管經濟增長的目標有所降低,但穩增長仍然是一個很重要的目標,而貨幣政策一直表現得很克制,不再是像以前那樣一味依賴貨幣寬松來推動經濟增長。當然,這并不是說貨幣政策可以脫離實體經濟的需求,但即使是在最近兩年里經濟增速出現明顯下行的背景下,央行在出臺降準降息等措施時,更傾向于定向降準,向急需資金的中小微企業實行“滴灌”。雖然效果還不是很理想,但由于較好地控制住了貨幣發行,最近幾年的物價得到了一定的控制,經濟增速的下行并沒有過多地影響到民生。
第二,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的大門已經打開。改革開放以后,民間資本開始進入金融業,但一直被控制在較為低端、邊緣的類金融部門。這種體制適應了國家對金融業的控制,但卻不利于民間資本的擴張與壯大。最近幾年,隨著金融業改革的深入,引導符合條件的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的大門已經打開。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允許民間銀行組建自負盈虧的民營銀行,二是與國有銀行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結合,允許民間資本進入國有銀行持有股份。前者已經成為現實,后者則由國家挑選了交通銀行正在進行試點。
民間資本可以組建銀行,標志著民間資本進入了金融業核心業務,國家的金融業結構也更趨合理。一方面,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解國有銀行的壓力,使其有條件以市場化的原則來從事存貸款業務。另一方面,它也能促進民間資本的壯大與發展,尤其是在民營銀行與民營企業實現對接以后,可以更有效地支持地方上的中小企業的發展。
第三,利率市場化改革條件已經成熟。金融業要實現市場化,利率市場化是其關鍵一步。利率市場化的推行,可以使資金更好地體現出其價值,因此它一直是金融業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我國對利率市場化改革確定了分階段小步走的戰略。在“十二五”期間,這種改革的步子明顯加快,先后實現了外幣存貸款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貸款利率市場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央行在人民幣存款利率市場化上所推行的積極改革已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去今兩年連續降息后,目前的基準利率與CPI相比較,已經出現了負利率,但是由于商業銀行對儲蓄利率在市場化條件下大多實行了不同檔次的上浮,因此儲戶得到的最終利率仍在正利率之上。“十二五”期間密集推出的這些改革措施已經為全面實現利率市場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性條件,相信這一改革目標在不久之后就能夠實現。
當然,由于金融業是事關國家經濟安全的一個重要行業,銀行的安全又直接關聯到民眾資產的安全。因此,中國對金融業的改革總體上來說是比較謹慎的,目前的金融體制仍然存在一些與現實需求不能很好適應的弊端。最近兩年,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為了讓經濟增長保持一定的速度,央行多次推出降息降準措施,但實體經濟的受益卻很有限,反而推動了房地產市場和資本市場的投機炒作,這也使貨幣政策的效果打了折扣。如何讓金融與實體經濟更好地對接起來,這是中國下一步金融改革必須著力解決的一個難題,而要在這方面有所突破,關鍵還是在于要堅持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海外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