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節課到底幾分鐘?時間不一樣,內容有啥不一樣
摘要: 身為80后的錢報記者記得,自己上小學的時候,還是45分鐘一節課。這些年,在杭城的小學里,一節課40分鐘,算是標準時長。但現在,不少學校的1課時,已經有了變化。有的變
身為80后的錢報記者記得,自己上小學的時候,還是45分鐘一節課。這些年,在杭城的小學里,一節課40分鐘,算是標準時長。但現在,不少學校的1課時,已經有了變化。有的變成了35分鐘,有的,更短!
錢報記者調查了杭城一些小學,發現不少小學從自身的特色課程和學生需求出發,已經有各種設置長短不一的課程時長,讓原本“一刀切”的40分鐘,有了不少更符合教育規律、更為人性化的伸縮變化。
40分鐘變為35分鐘
每天多上一節特色課
錢報記者調查發現,比較多的一種做法,是將原來的40分鐘每節課,減少5分鐘,改為35分鐘。
比如杭州天長小學的課程,不再固定在40分鐘了。從今年下半年起,學校四到六年級的常規課程時間,從40分鐘減到35分鐘,一到三年級仍實行一堂課40分鐘。
把高段常規課時間減少5分鐘,學校是希望老師在備課時更精練。
學軍小學錢塘小學部則從兩年前就開始實行35分鐘一節課,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增加課時數,豐富課程種類。這樣一天下來,上午4節課,下午3節課,每天能多上一節課。而這每天多出來的一節課,主要用來上書法、生活技能、經典誦讀、心理健康等學校的特色課程。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一般注意力比較好的時段,是一節課的前10到20分鐘。”學軍小學錢塘小學部科教室副主任林麗萍這樣解釋。“因為課堂效率更多取決于老師,縮短時長后,對老師要求更高了。”
賣魚橋小學教育集團也在個性化課程設置上做了很多嘗試。比如,賣小開設的課程,比一般學校每周多出9節。“每節課縮減5分鐘,這樣每天多出30分鐘,一周就是150分鐘。多出的時間開設了9門微型課。”王怡芳說。
10分鐘、20分鐘的微型課
許多學校都有設置
杭州娃哈哈小學一堂課的時間,課程不同,長短也不同。學校有10分鐘的課、20分鐘的、60分鐘的、80分鐘的,還有半日的。
10分鐘的課,學校主要放在早上,叫做晨誦,讓學生誦讀一些語文、英語的經典。
而20分鐘的“微課”,娃哈哈小學校長胡君說,這是個“配方課程”,為每個班級量身定制的,“主要是請各類藝術名家到學校來,給學生做指導。”比如著名書法家王冬齡、著名畫家吳山明,請他們來書畫班,給學生點撥點撥;請杭州藝術學校校長宋家明來,與器樂班的同學面對面。
胡校長說,“20分鐘的微課,時間不多,但效果非常好!”
賣魚橋小學的微型課,課程涉及心理健康、數學思維、口語表達等多方面。
天長小學還有10分鐘的談話課,是放在中午時段的,班主任對當天學生的行為習慣進行反饋,有時還有主題性的談話;還有15分鐘的,是早上的經典誦讀,比如讀兒童詩、宋詞,還有《論語》、《孟子》中選擇的篇章、語段。
求是小學還設有一些專題教育課程,時長為10到15分鐘。同時,還有特殊時長的體育課,早上25分鐘,下午35分鐘,主要是為了保證學生每天在校一個小時的鍛煉時間。
時間長短不一的都是什么課程
#40分鐘
也有學校把一節課的時長,從原本的35分鐘一節課,恢復到了40分鐘,比如大關小學從這個學期開始這樣實行。
娃哈哈小學也曾搞過一堂課35分鐘,2013年試行了一段時間,2014學年恢復到40分鐘時間。校長胡君說,恢復一堂課40分鐘,主要是為了在課堂上進行講練結合,讓學生在課堂上做一點練習,減少學生回家的作業量。
#60分鐘
這個學期,杭州天長小學有一個重要的課程改革舉措——設立了體育項目走班和數學分層走班。在五六年級中實行,一周一次,每次活動是1個小時。
學軍小學錢塘小學部,每周二下午的兩節課一起上,主要是學校的綜合實踐課程或者是高年級的美術課。這也是因為一節課的時長太短,往往不足以讓學生拿出一個完整的作品。
#80分鐘
娃哈哈小學80分鐘的課,剛好是兩節課一起上。這樣的課程比較特殊,比如語文的寫作課、科學的實驗課和美術的創作課,一堂課40分鐘的話,時間不夠用,學生無法完成任務,所以兩節課一起上。
#半天
娃哈哈小學的半日課程放在了每周五下午,學生可以有一個下午時間進行綜合實踐類活動。比如學校的德育活動中有一項課程,叫做走近大師,把學生帶到中國美院、孔廟等地方,讓他們近距離與大師面對面;比如以秋天為主題,讓學生搞一個下午的研究。
今年3月底,浙江省教育廳下發了《關于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首次把義務教育課程分成兩大類:基礎性課程和拓展性課程,要求各校積極探索長短課、大小課、跨年級、多學期等課時安排方式。
半年時間過去了,課程改革的實行情況如何呢?從每節課長度的變化上,或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記者 黃敏 梁建偉)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錢江晚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