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車險全線虧損 業務上演“華囧”
摘要: 3年前還爭先恐后地拿交強險牌照,如今卻在現實的殘酷中萌生退意。日前,美亞財險等外資險企宣布暫停車險業務。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成本高、虧損嚴重是外資險企萌生退意
3年前還爭先恐后地拿交強險牌照,如今卻在現實的殘酷中萌生退意。日前,美亞財險等外資險企宣布暫停車險業務。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成本高、虧損嚴重是外資險企萌生退意的主要原因。
外資車險全線虧損
9月下旬,美亞財險宣布暫停車險業務。美亞方面對北京晨報記者回應稱,經過謹慎評估,美亞決定調整個人保險業務的重心,未來將更專注境外旅游和其他跨境業務的增長。
雖未解釋暫停車險業務的原因,但從美亞財險財報來看,車險業務一直處于虧損狀態。2013年,美亞財險的機動車輛及第三者責任險的承保虧損為5000多萬元。2014年,美亞保險的機動車輛及第三者責任險的保費收入為641.12萬元,承保虧損繼續擴大至7085.3萬元。
美亞財險并非孤例。早在今年年初,史帶財險已經宣布暫停車險業務。
數據顯示,大多數中國財險公司的業務收入中70%到80%來自于車險。被國內險企視為肥肉,乃至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的車險業務為何被外資險企相繼“拋棄”?
虧損是共同面臨的問題。去年22家外資財險公司中有十多家經營車險業務,但他們的車險業務承保幾乎是全線虧損。如安盛天平車險保費收入62.85億元,承保虧損3.06億元;利寶保險車險保費收入7.33億元,承保虧損1.95億元;三星財險車險保費收入2.23億元,承保虧損1.23億元。
市場份額僅為個位數
車險業務曾受到過外資險企的爭搶。
前幾年,外資財險只能經營商業車險業務,這讓外資險企企圖在國內車險市場分得一杯羹的計劃增添了難度。2012年,交強險業務正式對外資險企開閘,一批外資險企蜂擁而上,爭相遞交交強險經營牌照。
“全面開放也就3年的時間,外資險企在國內車險市場所占的份額很小,到現在還停留在個位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在與北京晨報記者交流時表示。
該人士表示,車險主要考慮品牌、價格和服務三個方面的因素,與國內幾家大的保險公司相比,外資險企的網點少,給消費者帶來了一定障礙,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外資車險業務的開展。外資險企暫停車險業務是否會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車險業務本來利潤就不高,也就1%左右,沒有市場份額,勢必會造成較高的費用。市場巨大的想象空間不一定能形成有效轉化,外資險企車險業務倘若無法擺脫虧損魔咒,難免萌生退意。”
北京晨報記者 楊奕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北京晨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