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溝在抗日戰爭中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摘要: □ 李鐵軍 李志強抗日戰爭初期的豫南竹溝是我黨在中原地區發展革命力量的一個重要基地和戰略支撐點。新四軍第四支隊第八團隊留守處、中共河南省委、中共中央中原局先后設在
□ 李鐵軍 李志強
抗日戰爭初期的豫南竹溝是我黨在中原地區發展革命力量的一個重要基地和戰略支撐點。新四軍第四支隊第八團隊留守處、中共河南省委、中共中央中原局先后設在這里,劉少奇、李先念、彭雪楓、朱理治、陳少敏、張震、方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組織領導河南和中原地區的抗日戰爭,新四軍二師一部、四師、五師也是從這里出發聯合各地黨所領導的武裝力量發展起來的。當時的竹溝被人們譽為中原抗戰的搖籃、革命的“小延安”。
一、竹溝是抗戰初期中國共產黨領導河南和中原抗戰的指揮中心,是我黨在中原地區發展的一個重要陣地和戰略支撐點
以竹溝為中心的豫南桐柏山區游擊根據地在南方八省堅持3年游擊戰爭的十五處根據地中位居中原,黨中央、長江局十分重視竹溝在中原的戰略地位。1938年3月6日,毛澤東主席根據整個華北幾乎全部淪陷、西北形勢緊迫、中原岌岌可危的情況,電示彭雪楓,“目前根據地仍應堅持陜甘邊,但準備轉移時最好是鄂豫皖邊,望以大力發展該區工作”。彭雪楓到達竹溝后,首先整頓隊伍,加強八團隊,收編了豫南山區兩股最大的土匪隊伍安可祥、段永祥部,使八團擴大到1300多人,后八團主力開赴皖中敵后,發展成為新四軍第二師。八團隊東征后,為安置該部傷病員和官兵家屬及處理其他善后事宜,經國民黨中央政府同意,在竹溝設立第八團隊留守處。八團隊留守處的建立成為我黨在國統區一個合法的公開辦事機構,后來中共河南省委、中共中央中原局均在留守處掩護下開展工作。
1938年5月徐州失守后,中共河南省委由開封遷到竹溝。河南省委認真落實《中央關于徐州失守后對華中工作的指示》,恢復和發展黨的組織,廣泛開展統戰工作,發展武裝力量,使竹溝成為河南黨的領導中心、領導和組織河南抗日游擊戰爭的司令部。
1938年11月,黨中央決定在竹溝建立中原局,長江以北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地區黨的工作歸中原局領導。中原局成立后,為適應新形勢發展的要求,撤銷了河南、湖北兩省委,成立了豫鄂邊、鄂豫皖、鄂中和鄂西北四個區黨委和豫西、豫皖蘇兩省委。
1939年1月28日,劉少奇到達竹溝后,遵照黨中央、毛澤東主席提出的向敵后發展的總方針,對豫皖蘇、豫鄂邊、鄂豫皖、鄂中、鄂西北區黨委作了重要指示,明確規定:淪陷區黨的任務是建立、恢復和發展黨的組織,發動群眾、武裝群眾,開展敵后游擊戰爭,創立抗日根據地;未淪陷區黨的任務是開展黨的工作和群眾工作,積蓄力量,準備抗日游擊戰爭,支援敵后抗戰。以劉少奇同志為書記的中原局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正確路線、方針和政策,很快打開了河南、湖北、安徽地區敵后抗日斗爭的新局面,相繼創建了豫皖蘇、鄂豫皖、豫鄂邊等敵后抗日根據地,使竹溝成為我黨在華中抗戰的指揮中心,形成了“我黨在中原地區發展的一個重要陣地和戰略支撐點”,實現了黨中央發展華中的戰略目的。
二、竹溝是中原抗日軍政骨干的培訓基地,是溝通中原地區與延安之間聯系的“中轉站”
中共河南省委遷駐竹溝后,隨著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不斷高漲,華中各地以及武漢、上海等地的有志青年和學生經各地黨組織介紹到竹溝參加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1月14日,中共中央長江局作出《對鄂豫邊工作決議》,要求河南省委應以竹溝為中心發展工作、“加緊發展黨的組織”,明確指出“為了增強部隊的戰斗力量,設教導隊,吸收青年學生,除訓練參加部隊工作以外,并幫助民眾團體訓練群眾工作的干部”。河南省委決定在竹溝開辦軍政教導大隊,為組建河南乃至華中抗日武裝培訓各級軍政干部。
1938年2月下旬,由彭雪楓負責,按照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的形式在竹溝開辦第一期軍政教導大隊。教導大隊每期3個月,到1939年10月共辦4期,培訓軍政骨干近2000人。
為加強對各地抗日救亡運動的領導、壯大革命力量,河南省委在竹溝開辦黨訓班(對外稱新兵隊),負責培訓全省各地的區、縣級干部,兩年時間內共培訓干部1000多名。同時,又辦了青訓隊,訓練青年干部300多人。另外,還辦了電臺、機要等專業訓練班。從1938年至1939年,中原局、河南省委以八團隊留守處的名義在竹溝通過各種形式共訓練4000多人,除黨訓班的部分學員回原地工作外,大部分學員分配到敵后各部隊和各抗日根據地工作,為黨在中原地區獨立自主地領導和開展抗日戰爭做了干部及思想上的準備。
由于河南省委和中原局大力開展黨的干部培訓工作,使河南及中原四省區的黨組織得到迅速發展。到1939年春,河南除黃河以北新黃河以東和豫東南地區以外,黨員已發展到10000多人,建立了10多個地委(特委、工委),60多個縣委(中心縣委、縣工委),成為中原抗戰的領導核心力量,為奪取中原抗戰的最后勝利作出了卓越貢獻。
三、竹溝根據地向華中戰場輸送了大批武裝力量,成為新四軍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從1938年3月新四軍第四支隊第八團隊東征到1939年11月“竹溝慘案”前后的近兩年時間里,竹溝向中原各地輸送了10多批武裝力量,共4000多人。新四軍二師一部、新四軍四師和新四軍五師的基干隊伍都是從竹溝出發,會合各地黨所領導的武裝力量發展壯大起來的,新四軍三師、七師也有從竹溝派去的干部和戰士。
1938年3月,新四軍第四支隊第八團隊1300多人在團長周駿鳴率領下,奉命從竹溝挺進皖中,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1939年6月,以八團隊為基礎成立了新四軍第五支隊。“皖南事變”后,第四支隊和第五支隊于1941年2月整編為新四軍第二師。
1938年7月,河南省委派肖望東帶領一個先遣大隊先期赴豫東敵后。1938年9月,彭雪楓、張震、岳夏等率領八團留守處的兩個連和第二期教導隊學員370多人,東進與吳芝圃領導的豫東抗日武裝和從竹溝先期出發的肖望東帶領的抗日先遣大隊會合,組成新四軍游擊支隊,開赴豫東、皖北敵后抗日,迅速開辟了豫皖蘇邊區敵后抗日根據地。
1938年10月,信陽失守。為配合支持國民黨信陽縣長李德純抗日,河南省委于1938年12月派劉子厚、危拱之、王海山等同志率30多名教導隊學員和干部前往信陽尖山與李德純的武裝會合,成立了信陽抗日挺進隊。
1939年1月17日,李先念率領從竹溝留守處抽調的80多名戰士和60多名干部組成的新四軍獨立大隊,從竹溝南下。1939年4月,中原局派陳少敏同志率領50多名干部和竹溝留守處一個中隊、信陽抗日挺進隊兩個中隊400人南下,與李先念、陶鑄、楊學誠等率領的部隊會合。1939年6月中旬,李先念、陳少敏將鄂中、豫南黨領導的武裝統一整編為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支隊。
1939年10月中旬,劉少奇率中原局機關干部和武裝300人,從竹溝出發,經確山、汝南、項城、沈丘,東進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后又繼續挺進新四軍軍部,指揮大江南北的抗日斗爭。
四、竹溝是抗戰初期中原地區公開的抗戰旗幟和先進人士、先進文化的匯集中心
抗日戰爭爆發后,國共兩黨捐棄前嫌合作抗日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但是,蔣介石集團并沒有真正放棄排除異己、反共限共的“國策”。因此,當時共產黨的機關是很難在國統區公開活動的,而竹溝留守處是我黨在中原國民黨統治區中的一個合法機構。1938年3月至1939年11月間,竹溝留守處先后掩護中共豫南特委、中共河南省委、中共豫鄂邊區黨委、中共中央中原局等在這里工作。我黨利用留守處既能組建軍隊補充前線又有招兵權力的便利,通過在竹溝建立教導隊、開辦黨訓班(對外稱新兵隊)等形式,為河南和華中各地培養了大批軍政干部。我黨先后在竹溝組織的10多支骨干隊伍都是以竹溝留守處的名義公開進行的。
同時,我黨在竹溝樹立的抗戰旗幟為中原兒女進行抗日救亡指明了方向。在抗戰初期,中原地區許多知名人士和有志青年匯集到竹溝,參加到抗日救亡運動中。這里不但有一大批紅軍優秀將領,還有一大批我黨優秀政工干部。來自全國各地的有志青年經教導隊和黨訓班的培訓后,奔赴華中敵后,不但補充了敵后抗日武裝力量,也把竹溝的先進抗戰文化傳播到華中敵后。同時,在各地黨組織的領導下,竹溝根據地的抗日救亡群眾運動更加高漲,各種救亡團體紛紛建立,竹溝成為抗戰初期中原先進抗戰文化的傳播中心。
五、竹溝是我黨各級組織堅持貫徹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團結友軍和地方進步實力派的核心
1938年6月,根據黨中央指示,中共河南省委成立了以彭雪楓為首的統戰委員會,負責對國民黨第一、第五戰區以及國民黨駐軍和各個專署的統戰工作。統戰委員會先后與國民黨六十八軍劉汝明、七十七軍何基灃、十三軍張軫、第一戰區預備軍總司令張鈁及四川實力派鄧錫侯建立了統戰關系。特別是駐扎在豫南一帶的國民黨六十八軍軍長劉汝明多次向竹溝留守處領導表態,保證不向竹溝進攻,如竹溝遭到他部攻擊,愿給彈藥補充。該部直至解放戰爭時期仍與我黨保持聯系。此外,豫南特委對周圍各縣地方政權統戰工作十分活躍。確山縣基層保甲政權為共產黨所掌握,竹溝周圍10多個縣的國民黨地方政府都與我黨建立了統戰關系。遂平、確山、南召、葉縣、西華、泌陽等縣政府還主動要求竹溝留守處幫助地方開辦抗日訓練班。確山、泌陽等縣的不少基層政權也為我黨所掌握。
中原局進駐竹溝后,黨的統一戰線工作有了進一步發展。特別是注意開展國民黨上層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除對竹溝周圍的國民黨各專員公署、縣政府等開展工作外,還注意團結進步知識分子,要求各地黨的組織進一步團結進步和中間的上層知識分子。中原局還要求,各區黨委在獨立自主的原則下,對國民黨部隊作統戰工作,特別是在友軍中做高級軍官的工作,劉少奇同志曾親自派劉貫一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到襄樊第五戰區司令官李宗仁處談判,了解到國民黨向我進攻的內幕,使我黨有了粉碎國民黨第一次反共高潮的思想準備。這些統戰工作對抗日戰爭時期我黨我軍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作者分別系市委黨史研究室副調研員、市委黨史研究室秘書科科長)
責任編輯:df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