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拉響非法集資防控警報
摘要: 原標題:保險業拉響非法集資防控警報在非法集資由傳統生產領域向投資理財領域延伸的當口,保監部門今年以來展開了遍及全國的地毯式排查行動。隨著監管防范和打擊力度的不斷
原標題:保險業拉響非法集資防控警報
在非法集資由傳統生產領域向投資理財領域延伸的當口,保監部門今年以來展開了遍及全國的地毯式排查行動。隨著監管防范和打擊力度的不斷深入,借保險進行非法集資的手段伎倆被公布于眾,產生了一定的警示教育及威懾作用。
與此同時,隨著排查結果的浮出水面,也給整個行業和保險公司帶來了更多的反思和警示——保險從業人員兼職引發案件的風險不容忽視,而“類互助保險機構”的快速擴張也帶來了全新的監管挑戰。
“8小時之外”的隱蔽兼職
與其他行業相比,保險業非法集資案件風險目前整體可控。不過,近年來在非法集資形勢更趨復雜嚴峻的大背景下,保險從業人員從事非法集資活動的風險也在增加。這次地毯式排查行動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展開的。
其中,山東、河北等12個重點地區開展了反非法集資輪動式檢查,排查重點保險機構“精英”營銷員群體參與非法集資風險。記者獲悉的排查結果顯示,今年上半年,保險業非法集資案件數量和涉案金額均同比上升,其中主要涉案人群為從業人員,即保險機構銷售人員、基層員工及部門負責人。
記者調查發現,這些涉案的從業人員通常游離于“8 小時之外”,兼職參與社會非法集資。他們主要采取代理銷售第三方理財產品,或參股創辦理財公司的形式,涉及多個主體、多類法律關系。
實際上,保險公司往往一開始并不知情,直至相關從業人員非法集資東窗事發后,才發現成了被殃及的池魚。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確實有一些第三方理財平臺大量招募保險公司銷售人員,并采用非法手段套取處于正常期的保單資金。
前述提及的非法手段主要有兩類。一是,少數從事過或正在從事保險銷售工作的從業人員,借口送禮品或進行保單升級,引誘消費者退保后“升級”購買第三方理財產品;二是,承諾第三方理財產品高收益,勸說保險消費者進行保單質押,將質押貸款作為投資款投入第三方理財平臺。
根據業內人士所述,在近期行業內部召開的案件風險防控會議上,監管部門通報了近年來保險業案件風險情況,并強調兼職行為引發的非法集資問題應當引起整個行業及各家公司的重視,因為這不僅給保險消費者造成損失,同時也會影響保險公司的日常業務運轉。一旦理財產品發生兌付風險,保險機構可能因表見代理關系而產生連帶責任。
“類互助險企”涌現帶來新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知情人士所述,在輪動式排查及深度調研過程中,監管部門發現,隨著互聯網保險、類互助保險組織等保險業創新制度的出現及快速發展,可能會給保險監管帶來新的挑戰。
近年來,隨著我國互聯網保險業務的蓬勃發展,一些打著“互助保險”旗幟的機構或組織橫空出世,在微信圈等互聯網溝通平臺上引發關注。但業內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其實這些只能算作是“類互助保險機構或組織”,并非真正意義上的互助型保險公司。
雖然與保險業正規的相互保險形式類似,但這些機構或組織未經保險監管部門批設。這些基于網絡平臺推出的互助計劃,由于產品購買門檻低、可復制性強,極易在短時間內吸收大量會員,集聚大量資金。業內人士提醒稱,這些相關互助機構或組織一旦卷資出逃或者虛構保障對象,極可能演變為非法集資案件。
如何遠離非法集資
那么,除從上而下的風險排查外,如何從源頭上避免非法集資事件的發生?當務之急就是防微杜漸,及早發現并及時處理,通過化解潛在的非法集資案件風險構建風險防線,達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業內人士建議,對行業及公司而言,首當其沖的就是建立健全涉嫌非法集資活動預警和查處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內控體系建設,不斷完善風險排查工作機制,將資金案件風險排查工作制度化、常規化。
對消費者而言,應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切勿輕信高收益,在購買產品前做足功課。在保險從業人員前來推銷相關理財產品時,消費者可以通過網上查證或者致電保險公司客服人員等方式,核實保險從業人員及其推銷的理財產品是否屬于該保險公司。
就算證實該從業人員及其推銷的產品屬于某保險公司,也不可掉以輕心。為進一步防范非法集資風險,消費者在交費后,應要求銷售人員及時提供正式保單和保費發票,并認真鑒別真偽。同時需要提醒消費者的是,涉及繳費環節時,應選擇銀行轉賬方式或者到保險公司營業場所繳納,不要隨意將現金交給任何保險從業人員。(記者 黃蕾)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