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陪跪”看執法困局
摘要:胡殿文這些年,執法者“陪跪”的熱點新聞不斷被傳播——“城管與攤販互跪”、“交警與攤販互跪”的照片在網上的瘋傳,引發網友熱
胡殿文
這些年,執法者“陪跪”的熱點新聞不斷被傳播——“城管與攤販互跪”、“交警與攤販互跪”的照片在網上的瘋傳,引發網友熱議。8月28日,邯鄲街頭上演了交警和市民對跪的一幕。事情的緣由很簡單,即司機涉嫌酒駕,其母親怕兒子被處罰,向交警下跪求情,交警看到該女士情緒激動,所以也跪下來解釋酒駕造成的危害。
無獨有偶。8月31日晚,鶴壁城管對占道經營的流動商販進行清理,正要對一商販的推車進行暫扣時,商販給城管下跪,請求放車,城管人員也屈膝向對方跪了下去……
其實,執法者“陪跪”的事情多年前早已有之,應該不算是什么新聞,看多了,感覺是舊聞播報,似乎無話可說。
攤販為要回謀生工具而跪,城管因尊重攤販而跪。在城市的大街上,對跪行為讓風景變樣,讓良心未泯者心痛。然而,為何對跪?是攤販的車?是城管的良心?有人說,只要活著,就是人最大的幸福。攤販為了活著而占道經營,城管為了活著管理市容市貌,難道是為了活著而讓他們對跪?可是,對跪讓人的尊嚴受損。然而,活著與尊嚴之間,到底誰更重要?
眾說紛紜,見仁見智。張三說,這一跪體現了人性化的執法態度,執法者形象高大;李四稱,頭頂警帽制服,下跪有失法律尊嚴。常言道“男兒膝下有黃金”,說的是做人行事要有底線。下跪,常常意味著對個人尊嚴的辱沒。有高論說,無論什么原因,無論是誰,都不應該向對方下跪,作為法律化身的交警,更不應該向被執法者下跪。王五認為,問題出在媒體上,只有用下跪執法才能防止謠言。因為它一旦發生并進入公眾的視野,就容易引發爭議。執法者當時如果沒有那一跪,圍觀者就會說你沒有人性,而網上的圍觀者更是不依不饒,作出更多的解讀。有人出來和稀泥說:“攤販和城管都不容易,希望能多點體諒。”而更多網友則表示,這位城管在執法過程中,為避免發生不必要的沖突,能采取這種辦法,低頭下跪,確實讓人很感動。雖然無奈,但不乏人情味。
到底是誰讓攤販與城管對跪?到底該不該跪?執法者體現的是人性化還是作秀?誰能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于是,某地的公務員招考中,“對跪事件”成了考題。網上的標準表述是,對跪反映了城市公共管理的深層尷尬。一方面,老百姓要吃飯;另一方面,城市要秩序文明。問題的糾結在于:一方是迫于生存壓力,另一方則因城市管理職責所系。面對下跪的攤販,城管怕引起誤會而不得不以下跪應之,從一個側面凸顯城市管理思維、辦法、手段,有陷入死胡同的危險。如何在規范城市秩序與保障商販最基本的謀生權利之間求得平衡,這不僅需要有關部門的城市管理智慧,更須呼喚民生情懷的回歸。
“讓每一個人都活得有尊嚴,讓每一個人都活得體面”,正如崔永元所說,“這個國家一定很體面。”這才是城市發展的終極目標。現階段要真正破解城市秩序管理難題:第一,必須要有人性化的制度給力。對于小攤小販,不能只是“堵”。在制度設計范疇內,要考慮不同利益群體的需求,充分保障每一個人的生存權利,尤其是尊重與保護小商販的生計模式。第二,加大城管執法的監督力度,提高“暴力執法”的懲罰成本,這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矛盾無處不在,有了答案,就看到了希望。改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要擔心沒有找不到出路,要相信國人的智慧,要永遠相信制度和體制的力量,讓不該跪的時候不跪,最需要探討的是執法如何進一步進行制度化設計。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