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抱西瓜又撿芝麻
摘要:通訊員 李勤玲 張紅衛近日,在汝南縣板店鄉柴莊村一塊農田里,村民武余糧正在忙著收割芝麻,村民武永奇和他開玩笑說:“你真不簡單,既抱了大西瓜,又撿到了小芝麻。&
通訊員 李勤玲 張紅衛
近日,在汝南縣板店鄉柴莊村一塊農田里,村民武余糧正在忙著收割芝麻,村民武永奇和他開玩笑說:“你真不簡單,既抱了大西瓜,又撿到了小芝麻。”
武余糧采用的是西瓜、芝麻混搭種植,現在西瓜早已罷園,每畝有3000多元進賬,正在收割的芝麻是西瓜伸蔓后在行間撒播的,已陸續成熟,預計芝麻畝產100多斤,目前市場價每斤7元,每畝又“撿”了近千元。
“如果按照傳統種植模式,一季玉米一季小麥的話,一畝地一年最多毛收入2000元,除去成本和土地租金,忙碌一年也刨不了幾個錢,我這一變種植花樣,每畝就增收了2000多元。”武余糧滿臉自豪地說。武余糧是板店鄉柴莊村種植大戶,目前流轉土地300多畝,注冊了家庭農場,摸索出了高效種植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復種指數,變一年兩熟為一年多熟,增收效益明顯。
近年來,板店鄉積極引導群眾加大土地流轉力度,調整優化種植結構,鼓勵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探索適合農業生產條件的高效立體種植模式,發展“立體農業”,推廣“連環”種植模式,做到“人閑地不空閑”,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農民既增產又增收。各村群眾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西瓜、紅薯、花生、芝麻、綠豆、蔬菜等高效作物種植,群眾在生產實踐中摸索出了很多間作套種模式,如西瓜、綠豆(辣椒)間套作、花生芝麻混作及小麥、早西瓜、晚西瓜、玉米一年四熟種植等,形成了形式多樣的田間立體種植模式,合理利用了土地和光熱資源,提高了土地收益。今年,板店鄉發展間作套種面積達10000多畝,助農增收5000多萬元。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