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向華:用汗水打造“芝麻王國”
摘要:記者 溫培雅參加工作16年來,他一直堅持在農業科研與生產第一線,以服務三農為己任,先后主持承擔國家及河南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4項、駐馬店市重點科技攻關項目8項,選育
記者 溫培雅
參加工作16年來,他一直堅持在農業科研與生產第一線,以服務三農為己任,先后主持承擔國家及河南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4項、駐馬店市重點科技攻關項目8項,選育出芝麻新品種9個,其中通過國家鑒定6個、通過河南省鑒定3個,這些芝麻新品種先后在省內外進行了大面積示范與推廣,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他就是市農科院副研究員、油料所副所長崔向華。
躬耕田野不言悔
1973年10月出生的崔向華畢業于河南農業大學農學系,畢業后在市農科院工作至今。他一直致力于芝麻育種與高產栽培技術研究及農業新技術推廣應用工作,因成績突出,2008年榮獲駐馬店市第七屆青年科技獎,同時被授予駐馬店市青年科技人才稱號;2009年、2012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第七、第八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014年被授予駐馬店市天中科技創新青年稱號。
作為課題主持人,他一直承擔著國家及河南省芝麻品種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和國家芝麻產業技術體系駐馬店綜合試驗站多項試驗及技術指導工作。他深深扎根我市農業發展實際狀況,努力掌握科研新技能、新方法,走自主創新道路。他把常規育種和生物育種技術相結合,先后引進、篩選、整理、創新芝麻資源材料2000余份,通過有性雜交、系統選育等技術,每年配置雜交組合200余份,選育鑒定優良材料30余份、高代材料400余份,對20余個有苗頭的新品系進行產量比較試驗。搞農業是辛苦的,但是他樂此不疲。他冒高溫、頂風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無論是田間規劃、田間播種、田間管理、田間記載、田間收獲還是脫粒、試驗總結的撰寫,他都親自參與,把每一個探索的足跡踏實地印在了天中的土地上。
辛勤汗水結碩果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他選育出駐芝10號、駐芝11號、駐芝14號、駐芝15號、駐芝16號、駐芝18號、駐芝19號、駐芝20號、駐芝21號、駐芝22號10個芝麻新品種,其中駐芝11號、14號、15號、18號、19號、21號通過國家鑒定,駐芝10號、16號、20號、22號通過河南省鑒定。
近年來,他承擔的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優質出口型芝麻新品種駐芝15號中試與示范”2008年立項,2011年2月通過驗收,累計推廣駐芝15號120萬畝,新增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9200多萬元。“優質出口型芝麻新品種駐芝16號中試與示范”2010年被列為河南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2012年10月通過驗收,累計推廣駐芝16號71.5萬畝,新增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7500多萬元。在國家芝麻產業技術體系駐馬店綜合試驗站建設中,他每年承擔崗位科學家安排的各項對接試驗10多項,開展技術培訓會、現場觀摩會、田間技術指導工作,建立芝麻大面積示范田25000余畝,輻射帶動260多萬畝,為我市芝麻產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他主持的駐馬店市科技攻關項目“優質高產多抗芝麻新品種選育及栽培技術研究”2012年立項,2014年通過驗收,選育出芝麻新品種駐芝20號。他主持的河南省科技攻關項目“優質高產多抗芝麻新品種選育及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研究”2014年立項,目前正在按計劃實施中。
一片丹心為百姓
為了使農民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先進的農業適用技術,他采取現場講解、示范指導、入戶面授、集中培訓等形式,通過生產示范基地建設、技術培訓和科技宣傳,從播種到收獲每個生產環節到農戶到田間地頭進行全程技術指導,生長關鍵時期苗情考察,實地解決生產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在芝麻生育關鍵時期,他先后組織研究室全體科技人員開展田間技術服務300多人次,發放技術資料2萬多份,指導大田生產20多萬畝,顯著提高了農民科學種田水平。他選育出的駐芝15號、16號、18號、19號、20號、21號6個芝麻新品種已累計在河南、安徽、湖北、陜西等地推廣種植500多萬畝,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6億多元。其中,駐芝15號豐產穩產、抗病抗逆、品質優異,被科技部列為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在省內外累計推廣應用面積120多萬畝,新增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0.9億元,2010年被列為河南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項目實施期內在省內外累計推廣應用面積70多萬畝,新增效益0.75億元。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他根據芝麻品種的特征特性,開展了播期、播種方式、配方施肥、生長調節劑、病蟲草害防治等單項高產栽培技術研究,并進行組裝集成,同時通過高產示范區試驗,形成了一整套高產優質栽培技術,通過示范區帶動,在駐馬店、南陽、周口等地累計推廣駐芝15號、16號、19號、20號89萬畝,累計新增產量712萬公斤,新增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1.1億元。
在完成科研工作的同時,他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積極參加科技下鄉、技術培訓等工作。多年來,他一直擔任市科技特派員,常年參加“萬名科技人員包萬村”活動,結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及技能,深入田間地頭,先后培訓基層農業科技人員和農民1.2萬人次,發放技術資料1萬余份,并利用駐馬店日報等媒體進行技術指導及科普宣傳,指導農業生產。
“我是一名黨員,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奉獻自己的一份心、一份力,這既是我內心對農業的熱愛,也是對組織的信任交一份圓滿的答卷。”這位獻身三農的農技專家,憑著對黨和人民的這片赤誠忠心,生動地詮釋了一位共產黨員的為農情懷。
責任編輯:df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