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收益率不給力 投資者“投靠”P2P
摘要: ■本報見習記者 劉 萌 在“寶寶們”收益率“破4”,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破5”的背景下,年化收益率超過10%的P2P類互聯網理財產品顯
■本報見習記者 劉 萌
在“寶寶們”收益率“破4”,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破5”的背景下,年化收益率超過10%的P2P類互聯網理財產品顯然更具吸引力。
《證券日報》記者在查閱部分銀行理財主頁信息和走訪銀行網點后發現,銀行理財產品市場較為平淡,產品數量較少,各期限產品額度都有剩余,銷售不易。同時,以往選在季末、年中、節日等重要時點購買高收益理財產品的理財妙招漸漸失效,曾經備受上班族追捧的“夜市理財”也漸漸失寵。
而因自己的不少客戶轉投,不少銀行理財經理都提到了P2P產品,根據他們的表述,P2P產品的受眾群體,已經從以前的年輕人,逐步擴大到中老年客戶。
收益率走低
銀行理財遇冷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登錄一家股份制銀行的理財主頁發現,顯示在售的理財產品只有5款,并且期限均不超過60天,平均預期收益率在4%上下。記者隨后前往該銀行北京市朝陽區某網點咨詢。理財經理告訴記者,最近一周發行的理財產品期限多在60天以內,期限長的產品有兩款,分別是三年和五年,預期年化收益率分別為5.5%和5.8%,但是需要前往銀行網點購買。
這位理財經理還告訴本報記者:“由于今年已經四次降息,以往銷量較好的一年期理財產品收益率也不會超過5%,上周的銷量不好,所以這周銀行就沒有推出相應產品。”
《證券日報》記者隨后又走訪了北京地區多家銀行網點,發現了相似的狀況。
“由于投資者對于近期收益率不太滿意,目前我們主要推薦短期的理財產品,期限多在3個月以內,收益率一般不超過4.5%,資金短期閑置可以選擇。另外的就是三年期以上的產品,有的是自有產品,有的是和險企合作,收益率在5.5%上下浮動。”
伴隨著連續的降息和降準,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一路走低。從普益財富發布的統計數據看,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8月份為4.75%,上周平均預期收益率又繼續下跌到4.63%。
不少銀行的理財經理還表示,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并不容易,期限較長理財產品的購買群體以年長的客戶為主。各種期限的理財產品額度都有剩余,任何時間來購買幾乎都可以買到。
事實上,受近期股市波動影響,銀行理財產品在設計上也愈發注重安全與穩健,直接或間接參與股市配資的規模急劇縮減,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短期內難有提升空間。另外,就銀行而言,自9月15日起央行改革存款準備金考核制度,由現行的時點法改為平均法考核,銀行在月末及季末沖時點高息攬存的動力不復存在,投資者也就無法在特殊時點買到高收益理財產品了。
銀行VIP“吐槽”
老客戶收益率不及新客戶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走低,投資者自然不買賬。
一位國有大行的理財經理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因為近期收益率太低了,我自己的親戚朋友都不來銀行買理財產品了,很多人轉投互聯網金融。”
在走訪過程中,記者遇到不少銀行VIP客戶稱在產品到期后不再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雖然客戶經理盡力挽留,但也無濟于事。
部分銀行金卡、白金卡持有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吐槽”了銀行理財產品在設計上還是有些不人性化。“不少產品區分出了新客戶專屬,收益率高于同類產品,卻沒有推出VIP專屬,老客戶的收益率有時候還比不上新客戶。”而且,近期收益率太低,所以打算產品到期后不再購買,再找找其他合適的投資渠道。
一位股份制銀行的客戶經理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互聯網金融對于銀行理財產品的沖擊確實越來越大。以前都是年輕人購買的P2P產品,現在受眾群體也越來越廣,自己的不少中老年客戶也開始轉向P2P投資了。
今年互聯網金融進入快速發展期,各路資本紛紛涌入P2P網貸。互聯網金融除了在收益率上比銀行理財更具吸引力,在產品類型上也有更多的創新。
部分P2P平臺產品到期時選擇續約可以在下一期獲得1%的額外年化收益率;有的公司推出“猜寶寶”產品,與同時期的體育賽事、文娛活動等聯系在一起,設定一定的基準收益率(一般不低于8%),猜對的基礎上還能多得到1%-2%的年化收益率,在投資的過程中也能享受游戲的樂趣;也有不少平臺主推自己的“國企控股背景”、“銀行背景”。
當然,除了收益率,產品的安全性肯定也是投資者第一位考慮的,有“背景”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確實更受投資者的青睞。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中國經濟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