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天涯應量力而行
摘要: □左蕊 文/圖9月3日,5名登山愛好者在攀爬嵩山途中,一名女驢友不慎墜崖,其余4名驢友被困。經過戶外救援隊的救助,5日晚9時20分,4名被困驢友才脫離險境。這一意外事件的
□左蕊 文/圖
9月3日,5名登山愛好者在攀爬嵩山途中,一名女驢友不慎墜崖,其余4名驢友被困。經過戶外救援隊的救助,5日晚9時20分,4名被困驢友才脫離險境。這一意外事件的發生,再次將人們的注意力牽引到戶外運動的安全問題上。
隨著戶外探險活動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崇尚戶外自助游,“驢行”的足跡已經越來越遠,許多人跡罕至的高山、峽谷、荒野成為驢友們探險的去處。自助游具有自主、靈活等特點,安全問題一直是一個極大的隱憂。
連日來,筆者走訪了幾名經驗較為豐富的“老驢”,請他們為大家提供一些較為專業的建議。
@獨哥:
近年來,擁抱自然、迎接挑戰的戶外運動日益成為現代都市人標榜新生活方式的一個符號。這本是一件好事,但當一個事物成為一種時髦以后,跟風、盲目也隨之滋生。近幾年,參加戶外運動的人數增多,戶外運動中的安全事故頻發,這不能不讓人警惕和思考。9月3日,女驢友嵩山墜崖的事件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體驗戶外,安全先行。作為一名戶外愛好者,在每一次活動之前,都應該對風險有充分的認識,認真準備,這樣才會盡可能地將風險降至最低。
另外,戶外運動的風險通常要比休閑旅游高得多,如果安全措施不到位,事前沒有應急預案,或者制訂了應急預案卻沒有做好實際準備,都可能使戶外風險性增加。
戶外無小事,每一次出行都需要經驗豐富的組織者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器材情況、隊員的身體狀況、天氣情況以及對風險的預計等。廣大戶外愛好者只有提高安全意識,才能更主動地掌握一些防范風險的方法和手段。而且在參加活動時一定要選擇正規、有資質的戶外俱樂部。
@柔風吹:
大多數人喜歡戶外活動,是因為能夠從中得到快樂,而不少人把不斷沖擊更高難度的路線作為自己的追求。然而,在戶外活動中,一味追求難度是不值得提倡的。參加戶外運動,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一種業余愛好、一種休閑運動或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種競技體育或者職業選擇。所以,我們應該把握“快樂為先,安全最大”的原則。
能走多遠、能爬多高,除了我們的意志力外,還有很多決定性因素,比如個人體質、技術能力、對環境的認知、對個人極限的認知等,而這些的提高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系統訓練,不具備基礎的條件就去挑戰不切實際的難度,帶來的往往是災難性的后果。驢友戶外遇難事件大都是因為對自身認知不足、對環境風險缺乏基本的了解或者盲從而缺乏獨立判斷。
喜歡戶外,不能只喜歡戶外活動中精彩、快樂的一面,而對可能產生的風險和挑戰視而不見。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任何一個戶外運動項目,因為加入環境等不可控制的因素,可能成為參加者從事過的最復雜、綜合性最強的一種運動。我們沒有理由不認真對待。
@流年:
這兩年驢友遇險的事情屢屢發生。我發現,出事的團隊基本上都有一個問題——團隊合作意識不強,隊員喜歡分散行動。驢友組團外出,不管人多人少,都要推選出一名戶外經驗最豐富、最愿承擔責任的成員當隊長。旅途中的原則是:服從隊長命令,集體行動,即使有人與團隊拉開距離,也應保持在視線范圍內。根據我的經驗,團隊中最容易出狀況的,往往不是體力最弱的,而是能力較強卻自以為是、不懂得照顧別人的人。
組團外出前,團員們要先進行一段時間的磨合。至于戶外裝備,對于一般的戶外活動而言,倒不是最重要的。
那些未被開發、不需要買門票的景點,因其“野”而格外吸引人,但不是誰都適合去,驢友應有自知之明,量力而行。我認為,兩類人不適合參加“驢友團”,一類是沒有戶外經驗的老年人,他們遇到突發狀況容易恐慌,一旦突發疾病也很難施救。另一類是工作特別忙、缺乏團隊精神的人,他們往往在旅途中打工作電話,疏于關心他人,很容易拖后腿,甚至失散遇險。
七嘴八舌
@網友A:學一些自救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不要什么都不懂就貿然上路,那是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我希望自己明年做好充分的準備后再去參加徒步。趁年輕,不畏懼,當然也不去無謂地冒險。
@網友B:確實有很多不該發生的事發生了。大多數人出行,只不過是臨時起意,而且驢友之間不是很熟悉。自己無準備,對人對自然狀況不了解,能不出問題嗎?
@網友C:喜歡和大自然親密接觸,有冒險精神都沒錯,但有一個前提,就是在保護自己生命安全的基礎上不給社會添亂。如果因為自身的莽撞,讓自己或營救者付出慘痛代價,那不是勇敢,而是莽撞。
@網友D:很多人出行前,并沒有對目的地進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包括當地的地形、近段時間的天氣變化等情況。遭遇險情,很多時候是因為準備不充分,以及安全意識不足造成的。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