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山林:林森孔祥熙為他簽批特殊嘉獎
摘要:記者 宋 玉擺在記者面前的這份材料,僅上面寫著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調閱檔案專用章”字樣的印章,就讓人感到新奇,再看上面民國時代格式古樸的文件,記者頓時
記者 宋 玉
擺在記者面前的這份材料,僅上面寫著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調閱檔案專用章”字樣的印章,就讓人感到新奇,再看上面民國時代格式古樸的文件,記者頓時覺得走進了歷史深處。當記者再在大字“國民政府工作報告稿”一頁的左上方的大方框里,赫然看到“主席林森”的印章,以及“代理行政院院長”一行字下面由本人親書的“孔祥熙”三個大字時,不由得吃了一驚。
更讓人吃驚的還在后面。這是一份從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調閱的抗日陣亡士兵檔案,檔案材料表明,這份由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和代理行政院院長孔祥熙親自簽批的抗日陣亡士兵表彰材料,并不像普通的表彰那樣為成批的抗戰將士所為,而是專門為一個人所簽,而且這個人還是一名普通士兵。
這份關于一個普通士兵的檔案材料,長達9頁。
記者確切地看到,在“死亡官兵調查表”這一頁檔案中,不僅清楚地顯示“抗日陣亡”(而非國共戰爭陣亡),最后還有“以上計一名”的字樣,而且有著“一等兵晉上等兵”的表彰內容。
這份歷史檔案還顯示,在一份有著孔祥熙印章、以“行政院呈國民政府”名行文的文件中、一份“事由”和另一份“指令”的文件,以及一份“軍事委員會公函”的文件,都分別寫著“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公函,為送第二十九軍第三十八師華北抗日陣亡故兵婁山林一名書表,請核恤等情,查無不合”、“準軍委會函填發故兵婁山林一名恤志呈備案由”等內容。
這份7月25日剛從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寄發出來,供其家人調閱的歷史文件清楚表明,是由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席和行政院長親自簽批,是單獨為一個普通的東北軍士兵表彰補發的,而且非常清楚:抗日陣亡。
種種不同尋常的現象背后,有著一段重大的歷史隱情:這名普通士兵,正是抗日戰爭中第一批死國難者——他們是在當時國民政府下令對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不抵抗的情況下,不服從當時國民政府不合理的軍令,為了民族大義,英勇與日軍搏斗并且犧牲的人。
為了找到這份珍貴的歷史檔案,這名抗日陣亡的普通士兵婁山林的孫子婁世峰費盡千辛萬苦,查閱了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九·一八”事跡紀念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很多資料以及張自忠將軍率領的著名的“長城保衛戰”60多萬名陣亡士兵名單之后,才偶然發現的。
隨著婁世峰先生緩緩的話語,看著這份珍貴的歷史檔案資料,記者的思緒也回到了70多年前那烽火連天的難忘歲月,看到了當時日本帝國主義如何窮兇極惡地侵略中國,更看到了普通的中華兒女如何在艱難的條件下與日軍浴血奮戰。
這名受到國民政府主席和行政院長親自簽批和單獨嘉獎的抗日陣亡士兵婁山林,是西平縣人,1901年出生在一個較富裕的農民家庭。他的父親婁炳西是村里有名的莊稼能手,母親宋氏心善賢淑、持家有方,家里生活過得還算殷實。婁山林7歲讀私塾至16歲,飽學四書五經,同時還對清朝末年、民國初期的新時代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由于他極力推崇孫中山先生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產”的政治主張,1918年,他與村里的同班同學孟文華一起加入了中國同盟會。兩年后,他娶魯莊村張氏為妻,先后生下兒子婁本耀和婁本偉。
婁山林之所以1931年春加入東北張學良的部隊,與家鄉發生的“火燒南八村”事件有很大的關系。1922年秋,由于軍閥連年混戰,四處拉兵征糧要款,走投無路的寶封、魯山一帶的大量貧苦百姓像往年一樣,聚集了數千人“拉桿子”,南下到各縣討荒要飯。婁山林居住的火龍廟村與周邊的玉皇廟、姚莊、康莊、祝樓、馬前莊等8個村子在行政上是一個聯保,俗稱“南八村”,聯保處設在馬前莊。面對日益嚴重惡化的治安形勢,聯保處在一次沖突中開槍打死打傷10余人,這一下激怒了整個“拉桿子”的人,放火燒了全部南八村的房屋,大火燒了3天3夜。“拉桿子”的人走后,婁山林面對一片狼籍的殘垣斷壁抱頭痛哭。盡管在此后的數年,家人含辛茹苦地重建家園,蓋了房子,買了耕牛,置辦了農具,家境漸趨好轉,但外國列強對中國的加速鯨吞掠奪和勞苦大眾民不聊生的痛苦使得他難奈拳拳報國之心。他認為,時下中國太弱,民眾太苦,社會太急需一個大的變革。于是,他與妻子張氏商量,國難當頭,想到外面闖蕩一下世界。張氏生于世代郎中之家,從小就識文斷字,知書達理,參加過婦女放腳(當時習俗女性從小要裹腳)、男女平等的反封建運動,對婁山林的想法非常支持。1931年初,東北軍在玉皇廟廟會招募新兵,并發200塊大洋作安家費。婁山林毅然參軍,走上了一條他理想報國的道路。
關于婁山林的死,其孫子婁世峰從小從就聽太祖父婁炳西說,婁山林是文化人,受部隊器重,要培養當連長的,可惜當兵那年的9月18日在沈陽北大營被日軍打死了。冬天,家里接到陣亡通知書后,婁炳西匆忙趕往沈陽,光路上就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到沈陽領了撫恤金,他還去靠近鐵路邊的兒子墳頭看了看。墳墓有好幾排,他在第二排的西南角找到兒子的墳墓,大約三尺高的木牌上寫著“烈士婁山林之墓”。
婁炳西無數次向家人說,婁山林原本可以死不了的,因為據婁山林的戰友回憶,“九·一八”事變第二天,即9月19日早上天快亮時,部隊接到撤退命令。途中,他突然說:“不活了,給(和)他們(日本鬼子)拼了!”他義無反顧地留了下來。
本來完全可以活下來,而且因為有文化受到部隊特別培養很有前途的婁山林,就這樣死在了日本人的手中,成為了抗日戰爭第一批死國難者。
正因為他是違抗軍令留下的,所以雖然他是抗日陣亡,但是當時爭議很大,并無受到表彰,直到幾年之后,通過東北軍(即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向當時的國民政府行政院申請,當時的代理行政院院長孔祥熙親自簽批并呈送當時的國民政府,由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親自簽批,才得以單獨為他一個普通士兵進行了特殊嘉獎。
婁世峰說,他的太祖父婁炳西第一年去沈陽領撫恤金時,還帶回半袋子東北大豆,遺憾的是豆子種在西平長得不行,收成并不好。1933年6月,婁炳西帶著對他兒子的思念也離開了人世。
這段歷史,平時也只是活在兒孫們的記憶里,早就被歲月層層塵封,連他的兒孫也沒想到竟然有如此珍貴而真實的資料珍藏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里。
時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為了緬懷先烈們為中華民族的強盛立下的不朽歷史功績,也是為了了卻自己和父親的心愿,婁山林的孫子婁世峰經多方調查,最近,終于有幸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發現了有關婁山林在民國時期長達9頁的個人珍貴檔案資料。
責任編輯:df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